事實上,這件事情,楊縣令的確是一直掛心著。
楊元璋將郡王府的人送到了醫館后,留下足夠的暗示,也沒久留,中間手術的時候,趁著沒人注意他,他回去縣衙了一趟。
回去后先見了楊縣令,楊縣令一看見他,就立刻站起身來,關切問道怎么樣能救嗎
已經開始治療了。楊元璋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說了一遍,著重提了手術知情醫館能想到這個法子,實在是妙。
這樣一來,不管趙城出了什么事情,只要拿出這兩份文書,那么就是郡王府也拿醫館沒辦法情況都說了,人也擺在這里,真出了事情,那怪誰呢
仔細了解了什么叫手術知情之后,楊縣令也覺得神妙真是神來之筆,神來之筆啊誰想出來的法子可真是保全了醫館
楊元璋雖然并不知具體是誰想的,但不妨礙他猜測應該是和九娘有關。九娘有時候和三郎有些像,他們總有一種奇思妙想,同我們常人不同。說來,也是羞愧。先生教授我讀書時,常說,所思所想,最重要是一個靈動,莫要為常態所固,可我總是不能領悟。三郎和九娘,卻總輕易做到。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我不夠聰慧所致。
說到這里,楊元璋的語氣里,是真有點羨慕的意思在的。
可關鍵是這種東西,羨慕不來,也沒有訣竅。
甚至,就連模仿都模仿不來。
真非要去模仿,那就只有一個東施效顰的結果。
反而貽笑大方。
楊縣令聽出大兒子的羨慕與悵然,便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寬慰道大郎,凡事不可強求。九娘也好,三郎也好,心思純凈,年紀也小,又一起經歷過生死劫難,尤其九娘,小小年紀所經所歷,皆非常人可比。或許正是如此,他們才看事情更為通透。
每個人要走的路不同,每個人性情也不同。你身上,自然有你的好處,何必妄自菲薄走不得靈動巧思的路,就走一條端莊穩重之路。只要心正,博學,踏實肯干,又何愁無用武之地
這個大兒子,楊縣令也是抱以厚望的。
從小啟蒙都是親自來,品行上更是讓他滿意。
而今,大兒子如此心態,他除了心疼,也有些好笑到底還是太年輕了些啊
不過,不經歷這些,如何成長
楊縣令笑了又笑,最后又讓楊元璋帶著周氏準備好的東西,再跑一趟醫館。
趙城雖然來得匆忙,但馬車都跟了三輛,除了護衛和管事,還有小廝和丫鬟。吃穿東西更是帶了不少。
按說是不會缺東西,但既然到了綿竹縣內,楊縣令就算再覺得沒必要,也得單獨準備出一份來。
尤其是跟著趙城過來的人,也要安排好住處。
就這么一會兒功夫,楊縣令已經找了鄉紳來,借了一套宅院,供給趙城一行人使用。
不過,讓楊縣令沒想到的是,趙城卻被醫館給扣下了,根本不讓帶出醫館,去宅院內休養。
而趙城此番帶來的人,也不讓他們繼續留在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