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深嚴一番話,說得在場的人,沒有一個抬得起頭來的。
但也有越挫越勇的。
有人挺身而出「弟子愿去常駐問診,會一會這個張小娘子。看看她到底有多厲害」
這個人呢,叫齊敬,是陳深嚴最看好的小弟子。
如今,正是二十五的年紀,端的是未來無線。
陳深嚴看著齊敬,總算是露出了一絲絲滿意和欣慰從開頭,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太醫署里太久沒有過外頭來的比較,頂多就是內部一些比較,但近幾年,搞關系,琢磨怎么留下來當太醫,已經成了風氣。
陳深嚴看在眼里,一直想尋個機會改變一二,現在來了個張司九,他自然就要抓住這個機會這不是瞌睡送枕頭么
雖然早就預料到了現在這個局面和結果,但是看見太醫署眾人反應和表現,陳深嚴還是十分失望的。
這會兒,自己小弟子是那個挺身而出的第一人,陳深嚴多少有點驕傲我陳深嚴的弟子,還是有幾分血性在骨子里的
他看著齊敬,笑道「好,好,好明日起,你就去好好會一會這個張小娘子」
也有人急了「這個張小娘子明顯就是想借著我們太醫署的名聲做東風,還送她上青云。她就是想開醫館難道我們竟就這么隨著她去讓她占便宜」
「那太醫署的名聲怎么辦到時候官家知道這個事情,問起來,我們可是臉上無光啊」
也有人認得出來楊元鼎,怒道「那楊家小兒和官家最是要好,這件事情,他估計都是要和官家說的」
也有人陰謀論「那你們說,這事是不是官家的意思官家是不是對我們不滿意」
這下,大家就開始焦慮起來了。各種猜測紛紛而來。
陳深嚴看著這一幕,倒是滿意多了對嘛,一個個緊張起來,才會更有心思去鉆研醫術
第二日,張司九照常出攤。
不過這一次就沒遇到愿意讓自己診療的病人了。
第三日,張司九一點不遲到。
如此連續了七日,張司九一共開張四次,處理的全是外傷。
太醫署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習慣了,反正對她的存在,多少有點麻木和熟視無睹。
倒是周圍的百姓有不少跑來問,張司九看病會不會比太醫署便宜太醫署的價格還是偏貴一點的。畢竟他們的藥更好,大夫也更好。
但也沒貴得離譜,普通家庭,也看得起。
張司九對于這種問題回答是「差不多。」
是的,差不多。
她的藥也不便宜。
比如外傷的藥,如果出現感染,那是要用土霉素的。
土霉素雖然看似成本不算高,但人工成本不算低。
那些實驗室的人,每個月是要發錢的。而且,失敗率也一直降低不下去,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環境擺在這里,不管是無菌環境,還是器皿這些,都不如現代操作起來便宜方便。
而且,張司九的手術人工更不便宜。
她用的工具多,要求高,所以
別的不說,那一瓶提純后的酒精,就不是普通人消費得起的。
她和太醫院比,唯一的競爭力,就是技術。
將來,會是技術加上方便。
畢竟現在大夫不分科,很多病癥都是混著看。
太醫署的大夫已經夠多了,但也沒想過這模式。
他們還是喜歡一個大夫看所有病這種模式。
倒是朱瘍醫的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