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是就像八十年代初那會兒的鄉鎮企業只不過現在叫網店”
“算是吧要是網店生意好,那確實比挑出去賣強。”
“我看鎮上很多店鋪都有自己的網店,咱們這樣沒店鋪也能開嗎”
“茵茵說能,那就能。沒見她家的網店生意好得不得了,聽衛國說,他上個月收入八千呢”
“真的衛國一個人八千還是他全家”
“他一個人。徐老頭應該也不少,還有衛國媳婦,曬的筍干、筍干菜據說都賣了千把塊,他們家月收入肯定破萬了。”
“哇”
聽到徐衛國家一個月收入就破萬,村干部們個個羨慕得要命。
他們不知道的是,無論是徐衛國對外公布的八千,還是馮翠琴的千把塊,不過是他們真實收入的一小部分。
徐衛國上個月光憑一幅竹編畫八駿圖,就賺了三萬八。
馮翠琴刨的冬筍、炒的雞樅油,也賣了小兩萬。
不算民宿和金線蓮的收入,光山貨和竹編,就讓老徐家達成了月入五萬的成就。這個數,擱去年還是徐家一整年的收入。
所以徐衛國才會忍不住往外嘚瑟,擱誰誰不高興啊好在還知道分寸,只說了個零頭。
饒是這,都讓村干部們羨慕得不要不要的。
在家曬曬干菜、編編竹篾、哪兒都不用跑,就有上萬元的收入。
“村長,就這么辦吧不就是網店嘛,既不需要門面也不需要雇員工,還不需要挑出去賣,省錢又省事。橫豎閑著也是閑著,需要我們做什么盡管一句話”
村干部們一致通過青竹村開網店的決議。
村長就打開廣播,全村吆喝“誰會電腦,想找事做,速來村委報到”
連著播了三遍。
過完中秋,村長就把人領徐茵這來了。
基本上都是初中畢業待業在家還沒出去找活的姑娘、小伙。
“前期不會太忙,兩個人就夠了。等以后訂單量大起來,忙不過來了可以再招。”
在徐茵的提議下,先招了兩個人。根據他們的性格,給他們分了工
姑娘家心細有耐心,負責線上客服、發貨兼網店日常維護;
小伙力氣大不怕事,負責線下驗收各家挑來的竹編品、編號、登記、發貨前打包。
網店雖不需要店面,但需要倉庫。
村長就把村委閑置的房間騰了出來。
各家把要賣的竹編品挑過來,由小伙兒驗收后編上各家的號碼登記入庫。
青竹村竹編品企業店就這么半興奮半無奈地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