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定之后,徐茵就梳理起目前的處境。
徐家是做香料生意起家的,到原身的爺爺確切地說是外公,因為她爹是入贅的,她隨母姓徐老太爺這一輩,已是第三代了。
家底雄厚自不必說,除了明面上的田宅銀兩,其實還有一筆極為龐大的隱形收入京城為貴人青睞、每上新品必哄搶的奇珍閣,也是徐家的產業。
徐家的香料,大部分是從外埠運進來的,既有西域貨,也有海外貨。
擅做生意的徐家先祖,進香料的同時,順帶會捎些外埠的奇珍異寶回來賣。量不多,因此只放在京城的奇珍閣,供不缺錢的達官貴人買來把玩。
可想而知,徐家幾世積累的財富有多雄厚。
然而遺憾的是,徐家的子嗣卻并不豐盈,不知是家族遺傳還是香料里有味麝香的原故,到徐老太爺這輩,膝下就只原身娘這一個女兒。
老太爺和夫人青梅竹馬長大,彼此情投意合、恩愛有加,不可能為了生兒子就去納妾。
這讓周邊相比徐家略遜一籌的富戶,羨慕嫉妒的同時又幸災樂禍瞧吧香料生意是那么好做的嗎兒子都被熏沒了
這也是徐老太爺決定招贅的原因。
家大業大,唯獨沒有子嗣繼承,等唯一的女兒嫁為人婦,徐家豈不是要斷了香火再不復存在
然而,招了上門女婿,也沒能緩解徐家子嗣單薄的局面原身爹娘成婚數載,始終只有原身這一個女兒。
老太爺砸重金打聽求子秘方,終于在他臨終前,打聽到襄城有座求子廟極為靈驗,遂留下遺言,讓女兒、女婿前去求子。
于是,等老太爺的三年孝期一滿,原身爹娘就千里迢迢趕赴襄城求子去了。
不想,回程途中遇到山匪,雙雙遭遇了不幸。
原身這根獨苗苗,可不就成了香餑餑。
要不是她爹娘剛過世,徐府門上的白紗都尚未撤下,這些人怕是排著隊遣媒婆來提親了。
娶了她,等于娶了徐府龐大的家業,誰不心動誰不行動
哪怕娶回去的是只不會下蛋的母雞,大不了供著、再納幾房好生養的妾室不就行了。
歲數小有什么關系十四歲就許婆家的又不是沒有。
旁人都如此心動,何況是與徐家有著幾分親眷關系的鳳城孫家。
孫母逢年過節回娘家,都會收到大弟使人送來的一份節禮,但她收到的基本都是應景的吃食,而大弟孝敬父母長輩的卻是絲綢錦緞、滋補藥材,早就眼饞了。
這不,聽說大弟和大弟媳婦雙雙遇難離世,想到徐家偌大的產業,落在唯一的侄女身上,不禁心里一動。
隨后,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書信,托人從鳳城捎到洛城,從安慰到憐她從此孤苦無依,再到誠摯邀請她來鳳城散心,且有她這個姑母撐腰,看誰敢欺負她等等循序漸進的游說,終于打動了原身的心。
虛齡剛滿十四、打小被家人寵著長大的原身,哪知人心險惡。
就這樣,一步步落到了孫母的算計里。
只不過,孫母一開始打的是三年孝期一滿就嫁給她兒子的主意,這樣徐家的產業就都是她孫子的了。
沒成想兒子倒是真有幾分本事,考中舉人不說,還考中了狀元、被圣上欽點為駙馬了。
孫母笑得合不攏嘴,直說祖宗蔭庇。
這么一來,侄女只能靠邊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