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聽我說”
徐茵好說歹說,說服了她家徐女士允許她報考陽城中醫藥大學。
徐婉萍不同意又能咋地
這個女兒,打從三年前開竅以后,就特別有主見。
話說回來,三年前要是沒開竅,這會兒應該在發愁職高畢業找什么工作了,找不到就得跟自己一樣賣菜。
這么一想,女兒讀什么大學、選什么專業,有什么關系啊能考上就是天大的福氣和榮耀祖墳冒青煙的那種
想通以后,徐婉萍不再糾結,此后誰來勸,她都是笑呵呵一句“孩子喜歡,就隨她吧橫豎以后的人生是她自己走的。”
當女兒的一根筋,當媽的選擇躺平,旁人還有什么可置喙的
六月流火,高三學子迎來最重要的一刻高考。
東明這兩年招的高考班,生源都不錯,但最讓大家拭目以待的,卻是徐茵這一屆的高考班。
這個班從剛進來時的陽城墊底,到一模統測時反殺十幾所普高、優秀率僅次于前三所重高,能不令人矚目嗎
無論是不是這個班的家長,無論是不是東明的師生,都在關注這個班,想看看這個班的學生,上了正式的高考戰場,能否如過去兩年一樣,打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漂亮一仗。
而像京大、華大這類名校,則把目光更多地聚集在徐茵身上,想看看她究竟能考幾分。
在重高學子埋頭苦練、恨不得一分鐘掰成兩分鐘花、上廁所都捧著書的高三沖刺階段,竟然還有這么一個人,每天騰出一兩個小時開心種菜、每周回家幫她媽媽快樂賣菜。
高考在她眼里,尋常得像家常便飯,好似和過去任何一場考試沒多大區別。
欣賞她的,希望她凱旋而歸;不欣賞她這種做法、覺得她未免有點游戲人間的,則暗暗祈禱她遭遇一場滑鐵盧,好警示后人看不重視高考,哪怕你平時再優秀,也終究敗北。
不管旁人如何揣度,徐茵自我感覺還行,考完就收拾東西回家了。
夏日炎炎,徐茵家菜園的西瓜熟了,隔壁大爺家的瓜也差不多可以上市了。
這兩年,大爺家種的西瓜,都是徐茵拿出來的瓜種,施的也是徐茵漚的生態肥。兩家的西瓜放在一起賣,連徐茵都挑不出哪個瓜是她家的。
既如此,她就沒分彼此,大爺家的瓜,按斤兩稱重后記個賬,賣掉一批結一批錢,也不賺差價,純幫忙。
大爺過意不去,有空就來幫徐家看攤子,秋冬還幫著炒栗子、烤紅薯。
親厚的關系就是這么處出來滴。
傍晚遮陰后,徐茵把后門打開,搬出一筐西瓜,坐在灑過井水、坐著不燙屁股的石階上,腳邊一桿秤、手里一支冰棍,吹著夏日的晚風,賣起農家有機大西瓜。
夏天除了瓜果,別的生意不好做,徐婉萍依然會去進一車蔬菜,拉去早市、夜市賣,西瓜就歸徐茵負責在家賣。
這個點經過臥龍泉的要么是上班族下班了,要么是專程來臥龍泉取泉水的,凡是吃過她家西瓜的人,看到徐家今年又開始賣西瓜,都會靠邊停車,帶幾個西瓜回去。
自家的兩畝菜園,種了一畝地西瓜,隔壁大爺家兩畝瓜田,西瓜也占了一半,徐茵再間或摻幾個系統倉庫的8424,就這樣每天賣一筐,賣完就收攤。
轉眼到了高考查分的日子。
東明職高的校長、老師,早早就守在電腦前,手里捏著一份有希望考上大學的學生名單,等著時間一到就查分。
當然,學生自己在家也可以查。
學生、家長對查分的重視,不亞于老師,都緊張地拿著手機或守著電腦等查分通道開通。
哦,有個另類,那就是徐茵
清晨五點,她拉著一車從批發市場進的蔬菜,來到早市售賣。
她媽今天被隔壁的大娘約去香火最旺的普度寺進香,徐茵就主動攬下了賣菜任務。
她鋪好塑料膜、卸下菜,給蔬菜噴了一遍靈露水霧,就開始賣起來。
她家菜攤的菜水靈靈的,賣相十分好,不一會兒,老客、新客聚了不少。
“茵茵”
“茵茵”
陸蕓苒和她媽媽擠進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