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省的高考狀元低調地進入陽城中醫藥大學就讀。
這讓無數垂涎她的高校扼腕不已。
徐茵卻如魚得水。
她終于能讓數個小世界積累的那點皮毛中醫知識,得以系統地學習、補缺了。
因為是秉著學海無涯、精益求精的態度來學習中醫的,五年本科哪夠啊,繼續考研讀研,三年研究生畢業,依然覺得不夠,繼續讀博
好在她課余時用自己栽培的草藥搗鼓的藥油,申請上了專利,后來還和肖初一的一荃公司合作,推出了幾款效果絕佳的中藥草面膜,有祛痘神效的、有緊致抗皺的,因此賺了不少錢,不僅不用家里負擔,反過來還幫家里置辦了不少產業。
要不然,這一讀就是十年,饒是徐婉萍的菜攤生意蒸蒸日上,擔負起來也很吃力啊。
有了女兒研發藥用面膜掙的這筆外快,不僅家里日子輕松,徐婉萍的菜攤,還從昔日的小地攤升級成了小區菜店的模式。
娘倆合力還清房貸后,用這幾年攢著的錢,在新房子的小區商鋪,買了一間門面,不大,就三四十個平方,用環保材料簡單裝修了一下就開業了。
賣的有自家菜園種的生態菜、有機瓜果,也有徐茵聯系的一些山貨、農產品。
徐婉萍的徐氏菜攤在原先那片早市、夜市口碑甚佳,有了自己的門面、不再上早市夜市擺攤以后,原來那些街坊鄰居老客戶,惦記她賣的那些口感極好、生態環保的菜,空閑時,會結伴坐公交來店里買。
尤其是過年前,門口架兩臺小機器,一臺炒栗子、一臺烤紅薯或奶油焗南瓜,香味勾得小區內外的居民,排隊搶購。等不及的,也可以買生的栗子、紅薯、南瓜回去自己做。
徐茵倒不是說想讓她家陳女士干一番事業出來,而是不希望她像以前那么辛苦,有個門面,就不用騎著電三輪風里來雨里去了。
早幾年,徐婉萍一個有女兒要撫養的離異女人,在陽城也沒有自己的房子、到處租房住,饒是她結婚生娃早、離異時年齡不大,也很少有單身漢想和她發展點什么,即便有,也是比徐婉萍條件更差的。徐婉萍那幾年賣菜賺錢供女兒讀書都忙不過來,哪有心思考慮二婚。
但現在不一樣了,她有了房子、鋪子,女兒不僅不用她供,掙的外快、得的獎學金,反過來還能養家養她這個媽。
眼瞅著女兒博士即將畢業,陽城各個大醫院,甭管是中醫還是西醫西醫院里那不也有中西醫結合診室么都搶著要她。
徐婉萍如今心寬體胖,還經常被女兒拉著一塊兒敷面膜,歲數盡管往上爬了十歲,瞧著卻比十年前還年輕富態。
上門給她說媒的絡繹不絕。
徐茵讀研以后越來越忙,在家住的時間不長,偶爾回來幫她媽進點品質好的生態農產品,陪她上街買買衣服、吃頓飯,一般都是在家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又趕著回學校去了。
這次搞定了博士論文,有幾天假,回家小住,才知道她家再兩年就要過五十大壽、風韻猶存的徐女士,在婚介所這么有市場。
“媽,你如果真的遇到了合適的對象,不用考慮我,真的”她舉雙手雙腳贊成她媽去尋找第二春。
徐婉萍笑罵著打了她一下“我都這把年紀了,考慮個啥呀倒是你,過完年三十了,怎么還不把男朋友帶回家給媽媽看看。”
“那也得有啊。”徐茵攤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