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秘訣很多,我覺得不管是什么秘訣,都離不開創造能力和銷售能力,這話我之前好像就說過。”
盧城證明道“對啊,聽了你的話,我還去賣了整個假期的電腦,銷售能力我不知道練出來了多少,修電腦我是沒問題了。”
趙欣想象盧城又是賣電腦又是修電腦的,覺得有點好笑,笑完后,趙欣才繼續回答廖華的問題。
“這么說你可能不太理解,我舉兩個例子,比如李旭,他是靠顏值和業務能力創造角色,這屬于創造能力,他利用流量把作品高價賣出去,這屬于銷售能力。”
“又比如我,我是利用智商和口碑促成項目,這就是我的創造能力,我又利用對市場的了解使得所有的項目能盈利,就屬于銷售能力。”
“創造能力和銷售能力對每個人都不太一樣,有人可以靠勤奮,有人可以靠努力,有人是憑借運氣,但不管是因為什么練就這兩種能力,只有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才可能實現你說的那種非常成功吧。”
李旭笑著插話道“她現在都快成理論專家了,什么事都要分析得頭頭是道,不過她的分析和建議都是有用的。”
這話周澤也贊同道“剛開始我還和她抬杠,覺得她總用嘲諷的語氣說建議,我感覺很不靠譜,可每次我不聽她的都會因此付出代價。”
趙欣無語地反駁道“我什么時候不靠譜了,是你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
趙欣很擅長觀察總結別人的經驗,她要去做什么事之前,但凡沒有做過,她都會先去觀察別人成功之路,然后總結適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她做什么,大家才會覺得很簡單。
即使知道趙欣的方法,可按照她的方法實行卻是千難萬難,比如周澤和張凌瑄,他們實行了趙欣的需求學習計劃,可目前為止就看到了一點效果,想達到趙欣那種快速接近滿分絕對不可能。
覺得非常難的不只周澤和張凌瑄,還有情景劇馬上就要開機的曹杰。
這個劇在籌備期間曹杰就遇到不少問題,比如寫劇本的時候,他忘記考慮青少年的觀眾,經過趙欣的提醒,他不得不增加兩個小演員的角色,劇本大改一次,還有臺詞敏感話題不夠重視,趙欣指出了好多問題,又大改一次。
現在臨近開拍,又出了意外,趙欣周末去工作室開會,見到喪氣的曹杰,好笑地安慰道“演員沒了就想辦法去招聘,哪里出漏洞了就想辦法去補救,你第一次單獨拍攝,會出問題很正常。”
曹杰嘆了口氣抱怨道“問題也太多了,現在我都懷疑我能不能拍好這部劇。”
曹杰本來想說趙欣第一次拍攝,工作人員就他們兩個,其他人不是趙欣的同學免費來做苦力就是大學生來兼職,當時他都沒覺得有這么多事。
趙欣當然知道曹杰的話外之意,安慰他道“之前李旭去拍戲,說導演脾氣很暴躁,威廉和他說大多數導演都這樣,因為操心事太多了,曹老師,你不能拿我做標準。”
趙欣實在太妖孽了,要是曹杰拿趙欣做標準,他肯定沒信心拍好這部劇。
曹杰想了想,他郁悶的原因好像還真是拿趙欣做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