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天坑內壁皆是光滑峭壁,陡峭筆直。唯有這天坑內壁上,橫生出臺臺長短不一,高與寬皆有數丈,月牙形的天然石臺,層層往下延伸而去。
層層疊疊的造型酷似一層層的梯田,又宛若片片斜月散落人間。
石臺皆是純白如脂,瑩潤如玉;放眼望去一臺臺,一層層的似堆云凝雪,給人纖塵不染之感。
石臺上,建有無數格局嚴謹的樓臺殿宇。莊重大方,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舒展而不張揚,古樸而富有活力。
就建筑風格而言,卻與其他諸侯國的建筑也大不相同。一樓一閣,一殿一堂從磚到瓦,在從梁到柱,都是采用了上好的玉石翡翠雕磨而成,就連橫在門頭的匾額亦是如此。
說這兒的屋子全是玉屋,也不為過。
且屋頂全是類似于寶塔狀的重檐攢尖頂;梁柱上,雕畫而出的不是龍鳳龜鶴,也不是仙草瓊花,而是各式各樣的怪蛇。
就連門前兩邊擺著的,也不是石獅子石麒麟,更不是青龍玄武等物,而是一男一女,兩個人首蛇身的石雕。
溫潤的玉石,在從坑頂上空照射下的陰日陽光灑下的那一剎那間,流光溢彩中彰顯出磅礴氣勢,卻又不失俊美;美不勝收。
這正是共工的玉闕宮,而天坑外的玉闕城,也是因此得名的。
其實這如此規模宏大的玉屋建筑群,可不是共工來到冥界后自己建造的;玉闕宮在古神時代,并已經存在;此地是古神們的一處行宮。
真不知道,當年古神們是從何地找來如此多的精美玉石的
只是共工來到冥界時,已然沒了古神,他的封地又恰好在此地,于是就便占了這么大的便宜罷了。
但嚴格來說,這些建筑的最終使用權,應該是屬于蕭石竹的。
天坑正中底部,有一座方圓約有一里的熱泉池塘,池中泉水晶瑩,無色無味的。東西南北四面,各有泉眼四處。泉眼噴薄不息間,水珠四濺下,池水水面熱氣不斷升騰。
薄而不厚的云霧繚繞間,池中一切都變得模糊了起來;被陰日一照,水面上霧氣中登時浮現道道虹光。頗有仙境那般若隱若現之美。
池子北岸邊,停泊著一艘巨大的石舫,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橋與池岸相通,猶如跳板。
石舫上有二層樓房,梁柱、屋頂為白玉石所制。墻柱,舫身為翠玉,上雕刻出波瀾紋樣,頂部有磚雕裝飾,精巧華麗得很。就連細部花飾,也是造型逼真。
船頭是巨蛇張嘴呲牙的造型,通體長十丈有余,看上去好似一條綠皮大蛇,匍在熱泉之中。
這兒,便是共工往日辦公之地。
此時此刻,石舫二層深處的那間石室中,有一個人的面孔、手足和蛇身的魂魄,正盤著尾巴坐在石室深處的寶座上。
他上身皮膚為青藍色,下身以及蛇尾為玄色,片片鱗甲在燈火下,閃閃發光。
此鬼正是冥界的一方諸侯王共工。但卻除了生得怪異了點外,渾身上下全然沒有絲毫一方霸主該有的霸氣,反而多了幾分和藹。
而在他身前左右,還有其他兩鬼。一鬼正是共工國第一猛將浮游,另一個則是個年輕的女鬼;看模樣,不過二十出頭模樣,生得很是水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