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后一個九幽軍士兵撤到了山頂上時,前赴后繼的酆都軍,多數已經沖上了半山坡。縱然他們死傷慘重,但還是占著數量的優勢,控制了山腳到半山坡處之地。
密密麻麻的酆都軍,如出巢蟻群一般,繼續朝著山頂上沖殺而去。喊殺聲在山坡上響起,撼天動地。
撤到了山頂的九幽國士兵,不慌不忙地把山頂一些草木掀開,一挺挺隱藏在草木下迅雷銃和一門門改進了的虎蹲炮,立刻顯現了出來。
這虎蹲炮進過了蕭石竹和賴月綺的改建,已然成了九幽國極具特色的迫擊炮,在山地作戰時可以發揮出驚人的威力。而且賴月綺還改建了毒火神炮的炮彈,使得虎蹲炮也能打出毒火神炮的炮彈。
至于迅雷銃,那就是九幽國軍的加特林機槍。傳統的迅雷銃吸收了鳥銃和三眼銃的優勢,銃身上裝五個銃管,每發一槍后轉動七十二度發射另一管,五管均射畢后銃身前端可發射火球焚燒敵兵。
北陰朝也有這樣的火銃,是用來守城的。但威力也好,射速和射程也罷,都遠不及九幽國的迅雷銃厲害。
雖然九幽國改建的迅雷銃不能從前端發射火球,但它結合了暴雨銃和三眼銃的優勢,每柄火銃由十八根環成一圈的銃管組成,銃管上配有狀如琵琶的圓牌作護盾用,每次扣動扳機,可十八根銃管齊發,同時射擊出十八枚子銃。
并且每一銃管,都貯存子銃二十八發。加上暴雨銃射速快的優點,九幽國的迅雷銃可以在短短的息時間里,就連續疾射出五百發子銃。
子銃如狂風暴雨,從山頂朝著山坡上攢射而去。虎蹲炮也隨之怒吼,把一枚枚炮彈疾射向天,再在半空中劃過一道赤色的弧線后,落在了山坡上。
霎那間,山坡上方才停息了片刻的慘叫和嘶喊,再次傳來。血肉模糊的酆都軍,成片成片地倒在了地上。炎風氣浪滔天,爆炸帶起的強烈沖擊波激蕩著山坡上的大地。土石拋飛彈射之際,山坡上尸橫遍野,鮮紅的鬼血令山坡上的土石變色。
酆都軍以為他們已經夠勇猛了;放眼望去,山頂上的九幽國軍是無不帶傷的,而且數量遠不及酆都軍多。但酆都軍卻沒有看到絲毫的畏懼,在九幽國軍的軍士臉上散開。
他們看到的,只有帶著抖動氣浪迎面而來子銃,和從他們頭頂攜炎風落下的炮彈,以及九幽國軍眼中憤怒的火花。
酆都軍顧不得想其他,采取多路多波次集團沖鋒,所有鬼兵組成后三角隊形,兵力由小到大,一波接一波地輪番沖鋒。
但是在激烈的炮火下,酆都軍始終沒能沖上山頂,他們只好龜縮被硝煙所籠罩的山坡上,躲在石頭后用三眼銃和連弩,對著山頂亂射。
不過九幽國的虎蹲炮,就是專門用來逾越障礙,打到障礙后的目標的。酆都軍用石頭作為掩護,也不能逃過被炮擊的結局。
山上的酆都軍和九幽國軍對峙之時,山下道路上的猛火油也燃盡,不少灰頭土臉的酆都軍,趁機在將領的指揮下,朝南飛奔而去。
他們的目標始終是南面五十里開外的君子港,而非在此地與九幽軍糾纏。
與此同時,海上也不安靜。雀鷹的水師以十五艘海鶻被擊沉的代價,換來了擊沉北陰水師兩百多艘戰船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