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師也不過兩三百萬,其中還有大半是上不了岸的鮫人兵。
九幽國如今的國土,橫貫三洲大地。這點兵力,顯然不能在全境各處,都進行重兵把守。
在戰爭爆發時,全仗九幽國精兵強將居多來取勝;九幽軍打起仗來不要命的樣子,如今還在龔明義腦中徘徊。那是能隨時隨刻,勾起他內心恐懼的回憶。
圍困朔月島時,九幽國士兵在困境下饑一頓飽一頓的,甚至困難到此小虞山城上的野草,也沒人屈服,作戰依舊勇猛。
這是北陰朝不能比的。
加上九幽國那些先進的武器,十幾萬人對抗百萬大軍數月不落下風。龔明義認為,這要是再次開戰,五成勝算還是估摸著說的。
真要打起來,只怕最多三四成的勝算。
就這樣,還得是北陰朝先大兵壓境,主動進攻,占盡先機才行。
“消滅九幽國是遲早的事,戰爭再啟,朝廷必定先發制人。可未必能一直一帆風順,到時候一旦有變,戰斗攻守易形,九幽軍反攻到六天洲,朝廷就該再次啟用將軍了。”見沒有鬼注意他們,坂鼻對龔明義娓娓分析道“現在來看,將軍是落寞了,可不代表就從此沒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希望將軍一直保持斗志,在北地也不要被風雪的冰冷,磨滅了熱情。積極練兵,隱忍著等待時機。”。
這正是坂鼻到此的目的。
從在北陰中天殿上,第一眼看到龔明義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了,這人魂對蕭石竹的恨意有多么的強烈。
這種恨意,會驅使著龔明義不斷的對對付九幽國和蕭石竹,充滿動力,也能讓龔明義在對付九幽國的事上,層出不窮的想出奇謀妙計。
加上他對九幽國的了解,至少能在以后北陰朝對付九幽國的戰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今龔明義因為要去北地任職,已經沒了斗志。坂鼻看在眼里心里也有些著急,這才擅自做主,到此來送別龔明義,實則是要激發對方的斗志。
龔明義一聽,也覺得坂鼻所言極是。只是想到他此去北地,不過做個小官,也沒有什么大權了,不由得說到“陛下已經不信任我了,去北地就是個發配,以后怕是也沒有什么機會了。”。
說罷,喝起悶酒來,郁悶依舊掛在臉上。
他對未來依舊迷茫,這斗志還是沒有重燃。
“陛下也曾經不信任蕭石竹。”坂鼻沒有放棄,繼續勸說道“但是蕭石竹忍下來了,他因為能隱忍,曾經獲得了陛下一時間的信任,才造就了今天的九幽國。”。
想到這龔明義雖然迷茫,但是對蕭石竹還是心懷恨意和不服,坂鼻索性拿蕭石竹說事。
“老夫在北地統兵時,就曾經聽說過一件事。當年九幽國建國,陛下是想要考研一下蕭石竹對朝廷的忠心,也就故意封了九幽國鬼母為國母。”。
“對外,朝廷旨意雖然說,是鬼母參與了九幽國之創建過程、推動九幽國之繁榮而被冊封的。但實際上,是陛下故意激怒蕭石竹之計。國母,還有冥王之母的意思,陛下借此故意嘲諷蕭石竹破壞倫理,就等著蕭石竹要是看透其中玄機,跳起來反了朝廷,朝廷就可以一鼓作氣,滅了九幽國。可是呢,那幾年蕭石竹一直隱忍著,他知道朝廷宣布冊封是以鬼母參與了九幽國之創建過程、推動九幽國之繁榮,已經詔告天下,對背后的暗諷無動于衷。對鬼母那國母的封號,一直沿用至今。也正是如此,他沒有急于反了朝廷,九幽國得到了十年的太平發展,并且打著平叛的旗號,順利的南征了杜子仁,擴充了國土和實力,這才有了能和朝廷抗衡的資本。北地雖然艱苦,但是明面上也沒有寫明白,這就是發配,將軍也是獲得了一個再次積蓄力量的機會。將軍在北地,若是支撐不下去時,不妨學一學蕭石竹,學一學你的老對手。隱忍,有利無害的。”。
說到此,坂鼻拿起筷子,給龔明義身前的碗里,夾了幾片肉。
再放下筷子后,坂鼻又小聲的,對龔明義苦口婆心的說到“將軍去了,還有機會負責練兵,而這鬼兵,日后必將是將軍重獲重任和信任的資本,是你為自己積蓄的力量。一旦天下有變,這也都是將軍在圖東山再起的機會和力量啊。將軍不該如此沮喪,反而應該更是效忠朝廷,陛下才會再次信任將軍的。忍得一時苦,到陛下再次信任時候,將軍再次被啟用,不就可以再找蕭石竹報仇了嗎”。
龔明義聽了這番話,再看看坂鼻,似乎懂了什么。
但是他更有興趣的是,坂鼻說的,只要能忍得一時苦,隱忍中積蓄力量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