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生知不知道,這腌汁中,選用了什么調料,去螃蟹的腥味”
“是姜”蔡藍一邊砸吧嘴,一邊轉頭問。
家怡搖頭,“是橘皮。”
“”蔡藍了然瞠目,忙又埋頭細品,果然慢慢從蟹肉的鮮甜、微辣的酒香等味道中,隱約嘗到一點點若有似無的橘子香。
“真正的美食家,在香江警隊啊。”蔡先生一邊慨嘆,一邊伸出略胖的、沾著熟醉蟹腌汁的大拇指。
家怡忙笑著擺手“我就是半吊子,會瞎想但不會做,我大哥和孫新才是真正優秀的大廚。”
“這熟醉蟹你們除了橘子皮,還用了哪些調味是先蒸后腌,還是先腌后蒸呢”蔡藍一邊細致地拆蟹,一邊好奇探問。
河蟹雖小,卻被洗涮的很干凈,無論是蟹鉗上的毛,還是蟹殼縫隙,都被刷出本色,無一點泥垢。
拆食啃咬也無心理負擔,可放膽大啖美味。
憶起紅樓夢中也有圍繞大閘蟹辦宴席的劇情,一味味點心菜品全為搭配螃蟹,去腥提鮮,吃得精細又奢華,最后甚至還要以豆面凈手
如今坐在易記食蟹,倒也似親身在享受這份又奢又雅的體驗,只這里不過奢,僅有橘皮水洗手,沒有豆面洗手,倒也恰到好處,只重美味和進餐體驗,不搞鋪張浪費,是個優點。
“蔡先生嘗出哪幾味”家怡才不會告訴他自家熟醉蟹的做法呢,但為了請蔡先生幫忙宣傳易記,她還是拿出相當誠意與他暢聊。
“我嘗到酒香,還有甜味,嗯是不是還有八角和桂皮”蔡藍歪頭細品,眨眼便嗑了6條蟹腿。
雖然許多吃河蟹的人嫌麻煩不愛吃肉少的蟹腿,但吃熟醉蟹,蟹腿入味,像嗑瓜子一樣嗦啃,也別有意趣。
“沒錯。”家
怡豎起大拇指,“不過,這里用的酒,可不是我們常用的料酒、白酒,而是上等的延年花雕酒。熬制時既要小煮花雕,使之融入到其他料味中,又不可久煮揮發掉酒香,火候和時間要精細把握。
“其中的甜味,也不是放綿白糖或紅糖,而是使用最好的大塊糖。
“這些調料烹煮的先后順序,都要反復嘗試,才能得到最佳配方。研制這味湯汁時,我們反復試過上百種順序,無數種火候和比例,最后才選中這一味作為最終腌汁。”
孫新端著麻婆豆腐給蔡藍所在這桌上菜,聽到家怡的話,忍不住抬眸看她。
不對吧做腌汁時,家怡明明一下子就弄好了,順序和比例全部了然于胸的樣子,哪有幾百次嘗試這種事
而且當天做好的腌汁就非常鮮香,當天腌制的熟醉蟹就是成品了啊。
撓撓頭,孫新有些疑惑地將麻婆豆腐擺在蔡藍面前,轉身回后廚時忍不住想難道是家怡來易記將這料汁告知大家前,在自己家里已經過了幾百次的失敗嘗試
哇,好厲害
在孫新心目中,家怡的形象,又高大了。
圓桌邊,家怡談天侃地,將每道菜的吃法和烹飪時特別費工夫的精髓之處,做了夸張處理講解給蔡先生。
并連胡編帶創作地講述了自家大哥的創業故事,和孫新跌宕起伏、自強不屈的奮斗史。
其中不乏孫新為了保證豆腐的新鮮,不懼艱辛地奔波于菜市場和易記之間的事跡描繪得像西天取經那么艱難。
還有易大哥每天清晨天未亮,便去采購會對大廚微笑的新鮮食材,以及用愛、用真誠烹飪的各種奇趣細節像動一場神經科手術那么一絲不茍。
孫新為大桌上古法蒸鯪魚時,聽到了關于自己千里奔波買豆腐的故事,羞得白臉通紅。
總算明白過來,原來易家怡不是在講事實,她根本就是在講故事
蔡藍這頓飯吃得酣暢淋漓,白胖的臉上滿是幸福汗,靠坐在椅子中,飲一口小酒,回味方才所嘗每一口,都覺得風味十足、回味無窮。
他身邊的助理也拍到了若干美食美照,飯后申請到后廚為大廚師易家棟和孫新拍照時,家怡欣然答允,帶著蔡先生的助理ck走到后廚,幫著擺正鍋碗瓢盆,請ck給易大廚和孫大廚拍了好多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