詆毀兇嫌的文章也還在層出不窮,傳遞真相的報業同樣不甘人下。
前面幾天,市民只覺得如置身在羅生門,針對同一個人同一件事,每份報紙都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描述,好像每一個故事都是真的,又好像都不是真的。
可一日又一日,報業的廝殺逐漸有了高低。
那些編造的假話,哪怕再吸引人眼球、再極端爆炸,到底缺乏真實內容支撐,變得越來越懸浮,越來越匱乏。逐漸顯出無故事可寫,無內容可編。
而那些真實的報道卻越來越豐滿,構建在真相中的文字,即便很簡單,也顯得質樸,不會令人覺得乏味。那些殺子狂魔兒時的故事,青春期的故事,念書時的故事,工作后的故事,甚至戀愛的故事,都那么多細節,有的甚至很細碎,卻顯得真實。
其中最動人的是一篇寫王先生和王太太相識戀愛的故事,一直哭著訴說他怎么會做這樣的事他為什么要殺死坤仔的女人漸漸回過神來,她擦掉眼淚,收拾好頭發,穿上干凈整潔的衣服,堅強地見了一個又一個警官和記者,打起精神,認真回憶過往,努力敘述事實。
漸漸的,她開始相信王偉亞,她意識到自己的男人不是那樣的殺人惡魔。
她已經失去了兒子,決心勇敢地挺起胸膛,保護自己的男人。
也許在今后的日子里,因為這次的苦難,因為這些無法磨滅的記憶,她已沒辦法再跟他走下去,但至少,她不想看著他落入愧疚和惡意的深淵。她已經沒有辦法再救回兒子了,還可以積蓄力量,拉男人一把。
一周過去,兩周過去,易家怡的報道被淹沒在越來越多的關于王偉亞的報道中。
清晨,家怡捏著報紙,站在郭永耀辦公室門口,倚著門框和陽光,微笑讀報。
郭sir遞過來一杯茶,調侃這個拉著他并肩作戰了好多天的易沙展“怎么自己不如王先生紅,還能這么高興”
“真實動人的故事,當然比虛假的仙女更有魅力啦。”家怡抬起頭,眼睛亮晶晶的。她只是個工作努力一點點普通人而已,不可能比身負悲劇色彩的王先生迷人。
這是家怡早就預料到的,既然輿論非要打壓那個可憐人,非要將那個已經在泥潭里掙扎的青少年按到泥潭底部,那她就偏要試一試,將他捧高。
他仍然是個小人物,卻是努力想要抓住希望的、最最牽動人心的小人物。
他點亮了香江市民的同情心,激發了大家的慈悲,使每個與他不相干的人,都擁有了共同的渴望還他清白吧,不要讓那個可憐的孩子再遭受更多磨難了。
從來沒有哪一個人,如王偉亞一般,使那么多人在同一段時間里,擁有如此統一的愿望。
大家對黃金檔電視劇中女主角命運的關心,都遠不如對王偉亞命運的關心。
真實一字,原來就足以支撐起一個好故事了。
全香江市民,都沉浸在這個故事里,日日追更,無法自拔。
開庭的這一天早上,連同與刑偵毫不相干的公共關系科也出動去往法院。
而留在郭sir辦公室桌上的今日最新報紙,頭條文章標題又大又粗,好醒目
在悲慘的火焰中,點燃希望的火種
在法院里,家怡看到了黑心商家抵死不認的法人,積極配合警方的前臺租借服務人員,還有一直很含糊、心存僥幸心理的決策更換綁繩的經理。
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掛著怯怯的表情,灰敗的臉色彰顯著他們心里其實知道大勢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