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一臉莫名的看了一眼,還給他指路,“進城后順著大道直走,走到第三個路口時左轉,那一片有糧鋪,賣糧食菜蔬的都在那一塊,去吧。”
傅詠垂下眼眸蓋住驚訝,笑著謝過,挑起竹筐就沖后面的人一招手,大家魚貫進城。
青年們不敢怠慢,立即跟上。
進了城則是完全不一樣的景象。
城中人也不多,但很祥和,街道很干凈,大部分商鋪都開著,看見他們走過還招呼了一聲,有問他們要不要買布料或者雜貨的。
傅詠都一一搖頭拒絕。
一邊走一邊看,路上還遇到卷著褲腿,拎著鐮刀或扛著鋤頭走在街上的人,和他們擦身而過時還順口問了一句,“你們也收工了”
傅詠以為他們是認錯了人,正想解釋,就見一個扛著鋤頭的走過來,剛和他們打招呼的人又笑著問他,“你家也收工了”
扛著鋤頭的人立即笑著回應,“收工了,收工了,今天我燒了兩畝地,過兩天修整一下,把草木灰都埋到土里,回頭種上冬小麥,一定大豐收。”
“今年既然種了春小麥,那地就得換著種豆子養一養土,怎么又種冬小麥”
“我那塊地肥呀,我摸過土了,沒問題,等明年收了小麥再種豆子養一養。”
“地肥也要愛護,可不能亂著來。”
“沒事,沒事,我問過司農寺的管事了,他們說沒問題,多施肥就可以,可以隔一年再養地。”
他們談了幾句就分開走遠,傅詠看去,發現街上不少人都是如此,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見面都會招呼一聲,不是“吃飯了嗎”,就是“收工了嗎”。
這是一座和他記憶里完全不一樣的城池,百姓們臉上洋溢的是真誠的笑容,有一群泥孩子從他們身邊跑過,邊跑邊興奮的齊聲念著什么“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
傅詠怔怔的站著,目送他們跑遠。
傅洪也一愣一愣的,呆呆地問道“阿兄,他們在念什么”
傅詠“好像是教人啟蒙的文章。”
五歲啟蒙的傅洪呆呆地問道“我怎么沒讀過這樣的啟蒙文章”
傅詠沒有回答,轉身繼續往前走,這一次他目標明確,直接往縣衙去。
都不必問,順著大道往前,總能看到縣衙。
果然,等走過第四個路口,他就看到了一塊空地,地面用青磚鋪就,上面豎著一面公告墻,前后都貼滿了紙張,而不遠處門庭高廣,門上懸著匾額,上書“縣衙”二字。
縣衙左面立著一塊高高的木牌,那是謗木,給人留言上諫之用,這東西竟然重新立起來了,傅詠長這么大,只在書上看到過,自世祖皇帝開始,朝廷就開始捂士民的嘴,連世家子弟說話寫文都要借以隱喻,又怎么會立謗木
縣衙右面則放著一塊形如肺部的赤紅色石頭,這就叫肺石了。
有冤屈的人可敲擊肺石鳴冤,這個傅詠熟悉,基本上每個縣衙都有一塊,一些比較大和有錢的縣衙則是以鼓代替肺石。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