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目前的風俗,也給韓盈了很好的條件,婦人懷孕后要出去單住,那住草棚怎么比得上有炕的土房自己還能提檢和接生服務呢
至于代價,用錢付最好,糧食次之,在房里紡布付給我也行,家人過來干點活那也歡迎。
形式多種多樣,任君選擇。
穩定婦人生產的同時,鄉鎮衛生所還可以進一步擴大,接待其它病癥的病人。
韓盈把自己的想法和母親解釋清楚,眼神亮晶晶的看向自己的母親,等待著她的回復。
鄭桑放下了碗筷。
她思索著,慢慢問道
“你是想建幾間給婦人用的土屋,再讓她們過來住唔,有點像亭長做的事情。”
秦漢十里設一亭,平時亭長負責檢查過往行人,維護地方治安,遇有官員出行,亭長負責迎送,同時也會有行商在亭內休息。
鄭桑只理解了她住宿,將其和她能夠知道的,住宿的亭長聯系起來,這無疑有些偏頗,不過一個新興職業的出現,人們總需要花時間才能理解,韓盈點點頭,說道
“就是建幾間土屋,咱們拉那些人發豆芽,就得給他們盤炕,還得告訴他們豆芽怎么發,這兩樣讓他們給我干一個月的活,也不過分。”
“自然是不過分,不過你要想建這種土屋的話,最好不要在村內。”
直到鄭桑說完,韓盈才發現,鄭桑只是將自己想建的醫院,理解成婦人坐草的草棚升級版。
人的習俗觀念,向來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孕婦和無法勞作的病人受到歧視,就是這片地區的表象。
而孕婦因為常見,便被歧視的更厲害。
如果非要探究這種心態的形成,和受害者有罪論,頗有些類似。
患病不愈、懷胎不穩,都是他她們被邪祟纏身,離他她們遠一點,我就不會被邪祟纏身了。
再加上離他們遠了,還真的會不會被傳染,表象無疑有了事實基礎支撐,更加深了現在的刻板印象。
想改變現狀,就不是喊喊口號,一天就能轉過來的。
韓盈笑笑,正好,趁所有人不注意的時候,自己悶聲發一次大財。
“那就把咱們南面的那片坡地給我吧,我從那邊建兩間土房。”
那片坡地,地勢平緩,按理來說應該十分適合種地的,只不過地勢太高,加之距離水源又遠,就一直無人開墾,現在正好便宜了韓盈。
不然等過一段時間,那片坡地肯定要被人占去建房子。
多好的向陽地段,還左右通暢。
歸她了
“好,我去給你找人。”
說著,鄭桑將碗中的粟米扒進嘴里,又倒了點溫水,把碗內涮一遍,喝盡,放下光溜溜的碗。轉頭就去內邑挖人。
她的行動力向來快的嚇人。
沒過多久,就帶回來二十多號人。
烏壓壓地擠在屋里,連腳都沒地方落地。
幾個在炕邊的外邑婦人,用她們粗糙的手掌撫摸著炕面。
和過往冰涼的土面完全不同,這炕面暖的燙手,讓恨不得躺上去。
她們忍不住的摸了一下又一下,暖和著自己冰涼的、生著凍瘡的雙手。
后面,還不少人在叫著
“這炕真的熱嗎”
“哪里有豆芽”
“讓我上前試試啊”
“都莫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