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盈把腦海中現代對父母要求踢了出去。
成人勞動力是很重要的,根本無法浪費在照顧嬰兒身上,有老人和小孩代替照顧是目前的最優選,若是家里沒人的時候,請鄰居幫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就是這個照顧效果吧
韓盈只能這么說,在她穿來的這個家里,自己排行老六,在韓碩與韓盈之間,其實還有兩個孩子,包括自己,都是由韓粟和韓碩負責照顧,然后
就原主活到了六歲,其余兩位,墳頭草已經一米高了。
回去的路上,韓盈忍不住想起來這件事情。
讓小孩子照顧幾個月,乃至一兩歲的幼兒,實在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有沒有辦法依靠著醫院辦一個托兒所
這樣既能減少幼兒死亡率,又能讓小孩子做些別的事情。
場地是有的,就是人手、工資,從哪里來若是收費太貴,村里人可不會選擇把孩子送到托兒所里來。
韓盈敲了敲腦袋,有些想不出來怎么解決,只能暫時把想法擱下。
回到家,韓盈就看到蹲在院落里吃豆渣餅的韓碩。
豆子磨出來的豆渣,和麥麩不同,除了口感吃起來比較粗糙之外,飽腹感很強,如今人們極其惜物,尤其是糧食,只要是能吃,那就萬萬不可以扔。
所以這些剩下來的豆渣,便被做成餅狀,用平底鍋煎熟,當餅子吃,除了人吃之外,這些豆渣,還是現在小雞們的主食來源之一。
看到這幕,韓盈又想起來一件事情。
之前說的蚯蚓養雞啊
都到春天了,得趕緊捉蚯蚓養起來
唔,蚯蚓也算好捉,這事用不著大人,讓小孩們干就行,今天就把空間里那本蚯蚓養殖手冊拿出來翻翻,還有養雞的那本書。
說起來這個,韓盈就覺著幸運。
她爺爺早些年在隊里當干部,先是被派去學了赤腳醫生,回來給村里人看病,因為成績突出,去了公社做指導。
后來改革開放,社里轉型,搞養殖,他也跟著學畜牧,人和畜生一起治,在當年那個缺衣少藥,技術不全的年代,他托各方關系找書,找資料,筆記寫了一本又一本,鍛煉出來的技術,完全沒得說。
可惜,隨著時代的發展,無論是治人還是畜牧的技術要求,都越來越高,再加上行業規范化等緣故。
爺爺越來越跟不上時代,最后,也只能在鎮上開個小診所。治治輕微病,偶爾給一些小廠子、個體養殖戶,做點指導。
說起來爺爺的一生,的確有些遺憾。
可這些在二十一世紀無比落后的技術。
卻是韓盈夢寐以求的珍寶。
她想起來自己從儲物間找到這些筆記、書籍的狂喜,眼睛有些濕潤。
又有點想家,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了
韓盈輕輕嘆了口氣,還是別想了,越想越難受。
她調整下心態,發現自己出去一趟,明明是要休息的,結果又給自己找了兩件大事做。
啊這
算了算了,勞碌命,兩輩子都這個樣子,沒救了。
畢知道父母學醫有多累的孩子,還學醫的簡直鳳毛麟角。
她爸媽同事的孩子,學霸直接去計算機行業了,次點兒的花錢出國留學,差點兒的,寧愿考公務員、老師,也不愿意當醫生。
就自己在醫生這條路上一頭撞死。
想到這里,韓盈有些不確定的喃喃自語
“莫非,我是個卷王”
韓碩吃著豆渣餅,含糊不清的問道
“什么是卷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