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韓盈邊合和周幺往屋里走,邊說道
“法子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讓大家這么早結親的主要原因,不過是十五不嫁,罰五倍口算的壓力,那大家先定婚,不出嫁,再長兩三年去夫家不就可以了”
聽到這個辦法,周幺臉上多了幾分驚訝,她皺了皺眉頭,陷入沉思。
說簡單是真的簡單,可想做也真不容易。法律上算是結婚,可實際上不是,要是遇上了貪財的吏目不承認,必然少不了罰錢。
而婆家的意愿就有些模棱兩可,本來家里頭能提前三年來個丁女操持家務,晚來三年,那就好多活沒人干,可要是以此來換個能長久活下去的新婦,又仿佛還算是劃算,前提是不由夫家出這人頭稅。
至于女子的娘家,同樣算是喜憂參半,留閨女在家,情感上就是好事,也能多讓閨女為家里做點活,算是補了父母對她的養育之恩,只是下,必然多占家里的口糧,此外,還有口算的壓力,這就導致了不同情況的家庭,有的愿意留,有的恨不得早點把女兒嫁出去才好。
想到這里,周幺止不住的搖頭“還真是不容易。”
“所以就要看我們怎么努力了。”
推門進屋,韓盈招呼著她們兩個坐到馬扎上“如今大家結親的習慣,也是跟著法律的要求變化而來的,放在百年前,女子莫說十五歲出嫁,二十歲出嫁的也不少。甚至一戶人家,生上一兒一女就不再生了呢。”
嗯,這是尚傅給韓盈商君分戶令的惡劣后果,屬于反面例子,可反過來說,這不就是平民在面對不利自己的政策時,同樣在想辦法做出博弈的活生生例子
兩個兒子養大了就得分戶,不分要罰兩倍賦稅,分了,兩個兒子各要承擔賦稅和繁重的兵勞役,相當于孩子直接白養,那索性直接養一個算了。
而現在,面對十五不婚的罰款,她們也可以找到取巧避開的方法,無論是先結婚分居還是不住在一起都可以,重點要符合多方的利益,并將這個行為說的更加好聽。
關于這點,一年前的韓盈還憋不出理由,不過現在,跟著師父通讀了這么多的典籍,韓盈別的沒學會,倒是學會了怎么拿著如今的規則鉆空子,她道
“父母生養之恩,兒女做什么都償還不盡,可兒子尚能奉養父母,女兒嫁入夫家,連回家看看都難,實在是不孝啊。”
聽韓盈說完,鄭茂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還連連點頭,仿佛打心眼兒里覺得是挺不孝順的。
而心眼子比較快的周幺,稍微過了幾秒,立刻反應過來,她猛的撫掌,笑著應道
“對,是挺不孝的”
韓盈默默的略過了鄭茂,她和周幺對視,繼續說道
“為人女兒,怎么能不盡孝呢老話說的好啊,生前孝,勝過墓地千次掃,生前侍,勝過墳前萬噸灰,這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的恩情,若是能在生前回于父母,定能算得上是孝女”
說著,韓盈還對周幺挑了挑眉。
其實對于大部分平民來說,孝并沒有什么用處,真正能拿它換名望的,還是在官吏當中居多,平民想憑借孝名換取利益是很難運作的,大多數是男人憑借著為父母親人復仇主要是自身武力,找到個長期飯票,當然也有些許一步登天的人物,不過都是幸運兒中的幸運兒。
而女人機會就更少了,主要看縣令是不是打算教化民眾,運氣好的話,可以因為過去的事跡,得到點兒錢財食物的賞賜,更多的沒有。
這樣的區別待遇顯然很不公平,不過現在也的確是方便了韓盈,因為以往給的女性不多,所以她也不需要用太高的賞賜來誘惑她們,一千錢,加些肉,順便可以直接從養雞場里拿上兩只母
雞,差不多就可以了。
這些錢,在韓盈眼里不算多,可對于平民女子來說,卻是一筆重款,折換成糧食,差不多能在十二石,算四畝地的產出,是丁女勞作一年的所得,憑空得這么大筆錢財,肯定會吸引著她們前仆后繼的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