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大的蟲子,烏壓壓的就往火里面撲”
直到鄰居小子走遠,三狗老父耳邊還回蕩著他說的話,直到煮好飯的三狗妻子端裝了大半碗米飯的碗過來,他看著碗里比過往多了一倍的米,這才覺著不對,他連忙問道
“怎么這么多米盛錯了吧”
“沒盛錯,三狗說,咱們可以把賣的糧拿出來吃。”三狗妻子也端過來碗,她抓了把桑葚放到自己只有一半米的碗里,讓碗里的飯食看起來滿滿的。
看著兒媳的飯碗,三狗老父頓了頓,他拿筷子夾了一大塊放進對方碗里
“我老啦,吃不了這么多,還是你吃吧。”
“阿父這”三狗妻子連忙想把米夾回去,還沒等她說完,公公就把碗一護
“咱們倆吃一樣多的,別讓,你這是又帶孩子又洗衣做飯還得織布的,哪能不吃的多點我這把年紀,早該走了,你要是倒下了,家里怎么辦”
“這,哎。”三狗妻子沒辦法拒絕,只能應下,看兒媳開吃,三狗老父也加起蒸米往嘴里送,他看著院里泡著茅草的水坑,心下滿意。
草錢好啊,不用在省糧食好去置辦葬品,家里能多吃點,這桑葚,可真的酸,還是米飯能吃個半飽
草錢農家自己就能制做,取材可以慢慢積累,值錢卻又不昂貴,焚燒起來場面也很壯觀,面子上也是給足了,再加上韓盈配套的理論,好多人家都開始割上捆茅草回家泡上,準備拿它代替以前的祭品,甚至有些人家已經模仿著李昌的所作所為,開始自己用上。
種樹開頭離不開人,韓盈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鄉下,這次消息就流通很多,只需要和幾個人聊聊,便大概推算出至少一半的人開始自發的制作紙錢,而且這樣的風氣還在繼續擴散,有望在一兩年內取代本縣九層九人的喪葬習慣。
至于為什么不是全部
沒辦法,總會有一部分人有錢多到可以隨便燒,這種人就算是韓盈的理論傳過去,他也不過是給自己已經修好的墳墓前再大燒一堆紙錢。
有錢,就是有這么寬廣的選擇。
對這樣的人,韓盈選擇放棄。
六月,種下的杜仲樹種逐漸破土而出,長勢喜人,確定沒有問題的韓盈也不在繼續在這邊呆著,她慢悠悠的騎著老馬,跟著一位吏目走在回縣里的小道上。
這個春季,韓盈除了種杜仲樹,還在忙另外一件事情。
學騎馬。
整個古代,馬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漢代更是如是,除了沒錢的農人和沒有必要的人家,大多數有外出要求的人家中都會養馬,同時學一下騎術,這使得馬匹市場也很繁榮,按照馬能力的優劣、用途,年齡分出了極大的差距,高的寶馬有價無市,低的老馬也就值個肉價。
韓盈學騎術用的就是比肉價微微好那么一點的老馬,這種馬經驗豐富,會自動配合韓盈,不會因為她的動作不規范而直接把她甩下來,學起來更安全些。
不過,當這匹馬出現在韓盈面前的時候,她還是忍不住再一次開始懷疑這到底是馬還是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