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張開舌頭我看看。”
開著門,韓盈借著暗下來的天光,仔細看著楊原的舌苔,片刻,她繼續將手搭在楊原手腕上,號了一會兒脈,感受著脾臟氣虛的脈象,有了大概的方向。
不過,韓盈沒有立刻下定結論,她又查看了楊原的腹部,看著輕微的腹壁靜脈曲張的情況,再結合對方的消瘦、貧血,這才對著杜延問道
“楊原是不是很喜歡吃魚蝦,還是魚膾”
風餐露宿趕了十多天,杜延整個人也瘦了一圈,他外貌憔悴,可一聽韓盈明明沒有見過楊原,卻能準確的說出他喜歡吃魚膾之后,精神立刻振奮起來
“正是,家弟甚是喜歡魚膾,無魚不歡。”
剛回答完,杜延就察覺到了不對,他心里一驚,表情也有些僵硬“這,難道”
“魚也有寄生蟲。”說這話的韓盈忍不住嘆氣。
現代國內已經沒有吃生魚的主流習慣,主要以櫻花國生魚片出名。但在古代,吃魚,尤其是吃生魚片,是很風靡的事情。
魚,又稱膾,在韓盈所熟知的記載中,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周,禮記中記載,膾,春用蔥,秋用芥。而孔夫子更是對飲食要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總之,對于生魚片的喜好,一直持續到了宋代才逐漸消失,至于為啥
那當然是寄生蟲太多,大家終于反應過來不能吃生的,逐步給掉了。
很不幸的是,她正處于一個吃生魚片很正常,不吃才奇怪的時代。
“若是燉煮過的熟魚,魚肉中所寄生的蟲卵也會被煮熟,吃起來便沒什么危險,可這是生魚片,那那些蟲卵,可都還活著呢。”
韓盈話的聲調并沒有刻意壓的低沉,但杜延聽的還是頭皮發麻,脊背發涼他也吃魚生啊
只覺著自己身體里也仿佛有蟲子在爬著杜延連忙問道“我弟弟可還能救”
“算你運氣好,應該能救一半。”
朱況拉回來的藥材還算齊全,差不多能配齊驅蟲的湯劑,但韓盈有一個地方一直沒有多少把握成蟲驅出來了,體內的蟲卵呢真的沒有蟲了嗎
記載中,當年華佗給太守治病的時候,也催吐出來不少成蟲,看起來人痊愈了,可三年之后,還是再次有了相同的癥狀,這次華佗不在身邊,于是,這太守很快便一命嗚呼了。
沒有儀器檢測,只憑肉眼和號脈,太難確定到底有沒有祛盡,只能說,人恢復了相對健康的狀態。
韓盈將這點詳細解釋清楚,又道“除了蟲卵不一定祛盡,日后要時刻注意之外,還有便是楊原的肝膽已經受到了損傷,運氣好,損傷的不大,加上小孩子自愈力強,未來便會和正常人無異,運氣不好,那就會比正常人虛弱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