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
被喚做細君的少女只有十三歲,巴郡多山,還有很多在山上居住的夷人,這些人中,不少還保留著母系氏族的習俗,再加上此地最大的女商巴寡婦清的事跡還有流傳,很多人家對自家女孩的教育便不止于后宅。
細君更幸運一些,她生在郡守家里,在這樣的環境中,眼界別說比別的女孩,比九成九的男子都要寬廣,而比幸運更好的,是身為郡守的大父愿意教導她。
畢竟,哪怕再有母系習俗殘留,女性的上升空間和范圍也已經收縮到了很低的地步,古代又是父教兒,母教女的模式,在母親沒有更高地位的情況下,她們能教導的政治經驗,很難比過手握權力的父親,更不要說比父親更高的祖父。
高,對少年人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這使得細君哪怕年齡只有十三歲,也能開始分析起來局勢。
“韓嬰不過是一介縣吏,就算有獻瓷器之功,也不至于將表親通婚有違天合傳到長安,并擴散到此等地步,這與皇后一直無子有關”
面對祖父,細君沒有十足的把握,她忍不住加以解釋
“漢國外戚貴重,皇后無子,想來也給了不少權貴大臣們希望,若能使陛下廢掉皇后,再選新后,他們便有了成為外戚的機會。”
巴郡郡守瞇著眼睛聽孫女的回答,他沒有給出評判,而是繼續問道“還有么”
“嗯”細君看著祖父,想從他臉上看出自己回答的好壞,可對方呼吸平穩,表情更是沒有任何變化,得不出答案的細君忍不住咬了咬嘴唇,絞盡腦汁的想
“皇后背后是竇太主,這樣散播流言,肯定會引得她大怒,或許會對那韓嬰下手”
以孫女的年紀,和她所知道的消息,能答到這種程度也算是可以,只是巴郡郡守有些遺憾,他太老了,而孫女又太小,世間的殘忍莫過于此,明明想為子孫撐起來一片天,可他卻已經沒有多少教導她的時間了。
合著眼,心里想著事情的巴郡郡守面上沒露出半分,他提點道
“不要只看天家這對夫妻,你想想,世間有多少表親通婚的呢”
有多少
那肯定是很多了
細君稍微一數,就能從身邊數出五六對表親婚的人來,而如今婚姻往往和結婚的本人無關,反而是和父母、家族結盟有關,一旦被人點出妨礙子嗣,那肯定會造成極大的社會動蕩,如此說來
“不對,若是想鼓吹皇帝廢后,直接說皇后無子就是了,為何還要說表親婚有違天合呢”
說出這個結論后,細君發覺自己之前的判斷全部出錯,這讓她腦海中簡直亂成了一鍋粥,細君下意識的去看祖父,想從他這兒得到答案,可祖父還是什么都不說,就是平靜的看著她,明擺著讓她自己去想。
這怎么想啊
在困難面前,細君很想開口去問祖父,這些時日,只要她問,祖父都會回答,可不知道為什么,細君心底又生出幾分不服氣來
難又怎么了她又不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