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終于明白韓盈為什么會不往外說實話了。
這么難聽的話,誰愿意聽啊
無論是清靜無為的黃老,還是推崇仁德的儒說,推崇他們的人從不會討論這樣的問題,而是談三皇五帝,上古圣王,說君主如何守德,治下如何安然有序,只要他努力效仿,同樣也能統治穩定,國祚綿長,誰不會喜歡這樣的學說
可韓盈單拎出來一個人口增長,就將皇帝希望的長長久久全部拍碎。
想國祚長久做夢吧能穩定個三十年就已經很不錯了,五十年整個國度就要出大毛病,不調整國家肯定要走下坡路,指不定什么時候就亡國啦
這么說吧,其實也不是不行,畢竟誰當皇帝誰知道內政是什么樣子,別說劉徹,文帝時期失地的農人,就已經多到他下召詢問群賢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當然,也沒人給他說實話,從這方面來說,韓盈也是很有膽子了,問題是
你指出了這么大的問題,結果還不給完全解決的辦法,這算什么事兒
世上哪個上司對待只提問題不給解決辦法的下屬,都不會有好臉色的,放在脾氣暴躁的先帝手里,說不定早就開始掀棋盤了
“朕信你無長久解決之法。”
人的本性是個極為有意思的東西,它其實每時每刻都想要偷懶,試圖用最簡單好用且長久的辦法,去解決面前所有的難題,好讓自己不再動腦子思考。而且,這種本性藏在潛意識中,很難被主人發覺,劉徹當然也不例外,有一瞬間,他下意識感覺著韓盈這是在故意挑事。
怎么別人提治國的時候沒這么多事兒,你就有了,還沒有像他們那樣的解決辦法
好在,理智帶來的思考,和過往執政的驚艷,都提醒著劉徹這才是現實,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他就是那個面臨巨大人地矛盾的皇帝。
“照著農畜書中去做,能先緩解如今十五年沒有憂慮,已經是很不錯的政策了,只是朕怎么覺著,以你所提的人口陷阱來看,等十五年后這些人無地可分的矛盾爆發起來,要比如今更強,也更危險呢”
西漢出現各種災荒人禍的時候,大多只會是群盜四起,也就是各種小規模的劫匪團伙,很難出現唐宋往后一旦有個大點的災禍,那就幾千幾萬人的起義的情況,沒想到,她只是一提人地矛盾,漢武帝這么快就能想到這點。
韓盈心下感慨,面上則贊同的點了點頭,她道“正是,以宛安縣舉例,之前只能維持一萬戶的人口,其中大約有一兩千人吃不上飯,而如今宛安能有一萬三千多戶,不節制生育,那下一代定然能多出四五千的人無糧可食,僅從人數上來說,后者的破壞力”
后面的話不用多說,劉徹就已經明白,他深深的看了韓盈一眼,忍不住說道
“這可真是你說的好壞相依”
韓盈決定將這句話當成夸獎,都享受那么多農人交賦稅征收徭役了,總不能吃干抹凈回過頭,再來指責說未來人這么多引發動亂是她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