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盈轉身,向皇帝開口
“倒是那些醫者,培養不易,經驗積累需要足夠的天賦和數十年的時間,尤其是能培育白藥的醫者,人數更是稀少,全國加起來也不過三四十人,她們是真能活萬人,可職財不相匹配,又被我帶去邊疆,憑白遭此劫難,要她們以身殉國,于名無利,更于國無利。”
“故此,臣想請陛下擬一道旨意,若她們被劫去匈奴,允她們為匈奴制藥而不治罪,畢竟,以草原的氣候與物資條件和生活習慣,她們制不多少,反倒是將人才留下,日后救回,既能得知匈奴機密,還能繼續救治將士百姓,實為兩利之舉。”
這就是劉徹對韓盈又愛又恨之處了。
她不是不怕死,剛才商議的時候,她數次握緊了手,指尖都已經發白,但就是能去,甚至還要拒絕衛青找好的理由,真到那種時候,她是不介意以身殉國的,可對于她那些下屬,卻要給她們求來一條活路。
人論跡不論心,韓盈怎么想的,劉徹懶得分析,可這樣堅持的行為,就很讓他不開心了。
這不是一個對他盡忠的忠臣。
她不是衛青,一切以他的意愿為主,她也不是張湯,會揣摩上意,滿足他的一切所需,兩人如今還是和睦君臣,只是利益暫且一致,可終究無法保持一直一致的。
畢竟,他將萬民視作耗材。
汲黯這樣的忠臣,可真是令人頭疼。
好在,她比汲黯更懂得妥協,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如此行事,君臣意見相悖的時日,來的應該不會那么早吧。
能做實事而不貪的臣子太少了,他不希望韓盈太早被他厭惡。
當然,要是她再降低一些底線就更好了。
這么想著,劉徹道
“你之性命更重,想什么盡忠那些武將未曾守住城池及時救援的錯處,怎由你來擔了好好的給朕活著回來,不許自縊,這是朕定的旨意”
學做飯的兔子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