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軍令絕對有坑,有大坑
但不接也不行,看過才知道有什么坑,才能想辦法避一避,可連看都不看,都不知道是什么坑,那回頭若是有人借此來害她,那可就麻煩了。
頂著耳邊瘋狂響起的虛幻警報,韓盈硬著頭皮把軍令全看了一遍,心里面頓時升起了兩個字。
后悔。
太后悔了
她昨天,不,她五天前就應該帶著所有人手麻溜的趕緊走人,管它路上會不會錯過封賞,躲開這樁麻煩事兒才是最重要的
可現在她沒走,不僅沒走,還看了軍令,甚至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看完了軍令,這就問題大發了。
傷員的事情不算多重要,主要是衛青軍隊駐扎需要的補給以及接下來運送過來的牛羊,這必須是多個郡配合,才能共同拿出這么多的糧食和運輸民夫,衛青過來的軍令,只是讓準備,可邊郡哪知道要準備多少這種情況下,必須有個身份更高,能夠確定各郡資源的人去統籌。
正常情況下來說,皇帝在商議完畢后,必然會派人過來,但等他們商議完,找好人趕過來,個把月都已經已經過去,衛青那邊不說黃花菜都要涼了吧,肯定因為等待出不少問題。
而韓盈,她這個還沒有走的刺史,在這個空白期,沒有人比她更適合承擔這這件事情了。
可問題是,在集體內工作,最恐怖的就是只做了一個開頭,后面的由別人接手,這會導致后頭的擔心前面的做不好,自己接手爛攤子,前頭的擔心后頭的做不好,把鍋往自己身上甩。
尤其是韓盈只是做了開頭,等她回去,連功勞都不知道怎么算,更要命的是,她現在回到長安,出來的時間也差不多要有兩個半月,要是在接手這件事情,至少得推到三個半月,離開尚院署這么久,風險又是憑空增加了無數倍。
投入大,風險高,
回報少的垃圾項目,韓盈特別想甩掉它,可她現在在這兒,就代表根本甩不掉,畢竟以上那些只是針對韓盈個人,但對于皇帝來說,她多留一個月,能省下大量的前期準備時間,這節省的絕不只是海量資源,更是戰機。
畢竟,誰都不知道匈奴人會不會繼續回攻打,軍備越早運過去,建造起來足夠堅固的城防,那便越能抵御匈奴人的反攻。
這種情況下,如果韓盈這時候已經過了半路,回來起到的作用并不大,那皇帝還不會在意,可她偏偏在這兒,又看了軍令,那不以國事為重,反倒急匆匆的往長安趕
呵呵。
看著軍令,韓盈眼神越發的幽暗起來。
郝賢是不是要坑她不好說,畢竟今天她還沒走,哪怕不給她看這軍令,只要按照正常的時間往回趕,那還是要面臨陛下的懷疑,某種意義上來說,看過的她的確是免踩了一個坑,就是踩和不踩的區別根本不大。
不行,必須得自救一下,她做個開頭讓別人接手容易被甩鍋,可多個人做就沒問題了,入冬的河套地區大雪能有半尺厚,鬼都不會過來打仗,根本用不了那么長時間守著,想辦法趕緊讓衛青回來接手這些才是正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