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1,哪怕是繼承孔子理論的儒生,內部理論也有著嚴重的分歧,就比如孔子所做的春秋,僅在戰國,就發展出各種理論截然不同,甚至針鋒相對的思想觀念體系,而這些人著書立傳,最有名的便是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左傳一派,輕天重民,講究民本思想,但同時也提出天人合一,國變而禮治不變,公羊傳一派,談改制,宣揚大一統,同時對歷史規律開始探究,有了三世說的歷史哲學理論體系,最近一段時間還推崇大復仇理論,而谷梁傳一派,更強調君王的權威,講究尊卑貴賤,各居其位,各司其職,并在意禮義教化和宗法,同時排斥政治更迭與社會動蕩。
總之,雖然都是儒,但其思想理念截然不同,攻訐嚴重,又由于他們都頂著儒生的統一身份,各自的理念又有皇帝需要的部分,所以劉徹只能同用,而目前來說,他更青睞于公羊一派。
在討論顧遲的時候,韓盈敢搞點鬼,惡心下皇帝,順帶著營造出與顧遲感情深厚的人設,但在涉及儒家,乃至意識形態爭端的時候,她就不敢那么隨意,就怕現在把顧遲,連帶著自己和女官也給牽扯到這里面去。
在心里快速分析劉徹語調,心態,在確定他只是隨口一提后,才姿態輕松地說道
“其實于臣而言,顧遲多跟東方朔學一學更好,幽默風趣,還能多寫些雜篇,更不至于被明公教成老學究,可惜他太過隨性,若是顧遲跟著學了去,那臣可就要頭疼死了,只能讓他不拘泥于一點,博眾家之長,挑些自己喜歡的來學,也不必非要成什么大家,增添些閱歷即可。”
漢武帝時期特立獨行的奇葩很多,東方朔就是一位,他妻子更換的頻率極高,幾乎能達到一年換一個的水平,頗被大臣們詬病。
不過,對這些女子而言,這也不一定算是壞事兒,畢竟別的大臣得了皇帝賞賜都是置田賄賂,東方朔直接贈送給女方,也因如此,愿意與他結親的人家還不少,但對于東方朔這么做的動機,大家還是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而對于劉徹來說,東方朔是個很有意思的妙人,言辭機敏,行止頗令他開心,只是有些時候也的確讓人頭疼,做個近臣不錯,夫婿那可真是要命。
“也是。”
劉徹略微頷首“多學些書總不是壞事,不過也不必沉迷儒書,現今不是也有人寫雜記嗎他日后也可以寫一寫嘛。”
行吧,最后又回到催更上面了,這個話題足夠安全,韓盈不想再繞,于是便贊同道
“是,臣定會催促他多寫些雜文來。”
在看地形圖的顧遲重重打了幾個噴嚏,完全不知道自己真多了個日常寫文任務,還有字數規定,不確定要寫多久的那種。
雖然聽起來有點悲慘,但給天下之主寫文,不知多少人搶破腦袋都求不到,哪怕顧遲無法把它變現成政治資本,僅是賞賜,以及更重要的成就感與自我價值的實現,都能讓人在精神上得到極大的
滿足,而且,這些雜文被皇家收錄,那傳到后世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華夏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奇幻小說家什么的,也是挺不錯的啊。
韓盈想得沒錯,后世的顧遲還真有這么一個身份,只不過,歷史的發展遠比她想得還要魔幻。
由于顧遲在皇帝要求下,不得不大量書寫仙鬼,而為了讓自己的故事更有邏輯性,他吸收了大量的現有神明體系,又在韓盈的影響下,粗略地設了一套有點兒類似于后世天庭和功德成仙的體系。
這套體系,在兩百年后佛教傳入,本土道教創建抵御時,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采取這套體系的道士給他安了個引神仙的身份,負責點化神明,與各路神仙有半師之誼,于后世新編寫的神話故事中出場率極高,堪稱家喻戶曉。
而作為顧遲身份更高,治國有方,推動醫學發展,以及將漢武帝壽命延長到八十一歲高齡的妻子韓盈,也在神話體系中,得了一個更高的司命神君身份,主管天子壽命與臣子爵祿,也就是升官發財,還有個醫藥進步的職責,因為神職范圍太符合所需,于是香火供奉直到現代都不曾斷絕,也是極為神奇的跨界發展了。
此是后話,現在更吸引大家注意的,是皇子劉據的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