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鬧了一個烏龍,但是至少證明了明月即便被養在深閨,也并非是那種過分天真單純的人。
天真的人不是不好,單純的人也沒有什么不對,只是不太適合入宮,更不適合當皇后而已。
事實上在仁孝皇后去世三年之后,太皇太后就建議過康熙再立一個新后,畢竟康熙還年輕,而小太子又尚且年幼,他總不可能一直不立后的。
現在后宮的人不算多,皇子皇女也還小,一時半會兒的沒有皇后或許暴露不出什么問題來,但是時間一長,那就不一樣了。
可是立后的事因為種種事情被耽擱下來了,太皇太后原本想過康熙是不是因為念著仁孝皇后,所以才遲遲不愿意立后的。
但是轉念一想,她這個孫兒又不是什么癡情種子。
康熙如今已經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了,太皇太后沒辦法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他身上,他不愿意再立新后,太皇太后也不能強迫他。
主要是強迫不了。
太皇太后原本想著,也不知道她這個孫兒什么時候能夠想通,她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了。
結果冷不丁的,康熙就突然過來跟她說他打算立后了。
太皇太后""
雖然這不是什么壞事,但是是不是有點太突然了
因為康熙在這之前實在是沒有任何的鋪墊,以至于太皇太后有一種他要立后是因為心血來潮的緣故,雖然她知道這種可能性不大,但是始終不放心。
所以昨天才會派人帶著她的懿旨去一趟鈕鈷祿府,現在見到親眼見到明月,太皇太后待她并沒有什么不滿的。
不過
"哀家聽聞你那日去廣濟寺是和你弟弟一塊去請菩薩的"太皇太后問。
“回太皇太后的話,是的。”
"怎么想到要去請菩薩了"太皇太后像是閑聊似的道,"小姑娘家家的,就該活得鮮活些,那么年輕就沾染了佛性,人生難免會少了幾分趣味。”
"您高看奴才了。"明月笑著道,"奴才是俗人一個,哪有那個佛性不過是不久前奴才發現自個兒既無功勞,又無功德,生活卻比大部分的人都要好,覺得除了祖上蔭庇之外,也多虧了菩薩的保佑,所以就想著請一尊菩薩回來好好供奉。”
“雖然說菩薩的信眾很多,不一定看得上我那點孝敬,但是好歹也是我的一份心意。”
“原來是這樣”太皇太后笑著道,“哀家還以為你是因為聽到前陣子那些風言風語,一時受不住打擊,真的打算要吃齋念佛,常伴青燈呢。”
"奴才確實是有打算常伴青燈的。"明月道,"不過吃齋的話可能就有點做不到了,畢竟奴才重口腹之欲。”
說到這里,明月像是有些不好意思似的笑了笑,然后繼續道,“而且奴才有這個打算,并不是受風言風語的影響,畢竟奴才不覺得自己命不好,相反,奴才覺得自己命挺好的。”
“哦這話怎么說”太皇太后問。
“太皇太后您想呀,女子一輩子最無憂無慮的時光是不是都在出嫁之前出嫁之后就不一樣了,即便嫁得再好,該操心的還是得操心,要是嫁得不好的話,那么就更遭罪了。”
明月道,“所以能一輩子不嫁人,待在家里當老姑娘,怎么能說這不算是好事呢”
“再加上家里的弟弟妹妹愿意給奴才養老,額娘雖憂心奴才的未來,但是現在已經慢慢改變態度了,而且還有足夠的、保證奴才日后衣食無憂的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