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后果就是,準備去鎮上相親的那日,吳氏和老林頭,一大早就被大兒子兩口子挑回來的一擔子菜給驚呆了。
只見籮筐里有茄子,有絲瓜,有空心菜和豆角,還有黃瓜蒲瓜等等等等。
可以說,凡是地里有的,大兒子夫妻倆都摘了回來。
“老大,你摘這么多菜做啥咱家一天哪里能吃得了這么多啊。”吳氏忍不住問道。
林大柱放下挑著的籮筐,笑道,“娘,這些菜,待會兒是要給遠楓老丈人家送去的。”
周氏也跟著說道,“兒媳想著親家住在城里,每日吃的菜都得花銀子買,咱們送些過去,親家也能省下些銀子。”
遠楓老丈人家親家
吳氏扶額,這兩貨怕是忘了兩家才準備相看呢,這就左一句老丈人,右一句親家的叫上了
再說哪有相親,挑著一擔子菜上門去的。
林三柱到時不覺得有啥,正好人家要買菜吃,咱們家種著又有,順帶捎點過去,不是挺好的嗎,不過整擔子挑過去就不必了。
最后,馮氏和劉氏幫著找來了竹籃,然后專挑長相好的,每樣菜都裝上一點,把兩只竹籃子裝的滿滿的。
眼見時間不早,他們還得去村口坐牛車,當下也不耽擱,提著準備好的糕餅點心,還有兩壺酒就往村口而去。
而豬肉和魚,周氏準備到鎮上后再臨時去買,大熱天的,買早了肯定會不新鮮。
今日他們這邊過去四人,分別是吳氏,周氏,還有林三柱和林遠楓。
林遠楓穿了身新衣,還是周氏連夜幫著趕出來的,都說佛靠金裝,人靠衣裝,穿上新衣衫的林遠楓越發顯得朝氣蓬勃了。
只是他心里實在緊張怎么辦。
林遠楓看了看提著兩壺酒,不緊不慢的走在最前頭的三叔,再想想在書肆,高掌柜與自己說話時,那和藹的口氣,突然覺得,其實相親也沒啥可怕的。
今日去鎮上的人有不少,一行四人到了村口時,已有好幾個人坐在牛車上等著了。
林三柱先扶自己老娘上了車,再把兩壺酒放到車上,然后提腳爬了上去,接著周氏和林遠楓,一人提著一籃子菜緊隨其后。
吳氏抱著點心往里挪了挪,好讓周氏坐到自己邊上。而林遠楓則和自家三叔坐在了一起。
看到這樣的組合,再加上四人手里拎著的東西,車上的嬸子大娘們,很快發揮起自己的想象力來。
大房的張氏也在其中,與吳氏周氏打過招呼后,就在心里琢磨開了,二嬸他們到底去鎮上做啥呢
去走親戚肯定不可能,這牛車可是直接去鎮上的,二叔一家可沒有鎮上的親戚。若說去鎮上拜夫子念書那就更不可能了,不說就二叔那點家底根本供不起,就是林遠楓這個歲數也不適合了啊,十五歲的年紀,現下還大字不識一個,鎮上的私塾哪里會收啊。
想到這里,張氏立馬想起自家在鎮上念書的大兒子,雖文延比林遠楓小上兩歲,可再過兩年,文延就要下場考試了。
這樣想著,張氏不免有些得意,想著兒子要是考中童生的話,那她可就要多風光就有多風光了。
至于到時給兒子說親的事,自然更不用愁了,有了童生的功名,怕是相個舉人家的閨女都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