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的策文也將會出現在書冊里,周子旭心里是說不出的興奮。
這會兒他心里想的是,要不要多買上幾本,這樣等回去后,就可以給家里的兄弟每人都送上一本,也好讓他們瞧瞧自己有多厲害。
林遠秋自然不知道周子旭想顯擺的心思,不過買整本他也是贊成的,難得自己的文章第一次被制成了書冊,他肯定要買上一本好好收藏。
不得不說書肆掌柜還真神速,等林遠秋和周子旭到了店里時,發現柜臺上已擺上了裝訂成冊的策文書,且書的封皮上還印著“試錄”兩個字。
許是費心趕工的緣故,試錄的價格可不便宜,一本得需四兩銀子。
這讓周子旭立馬放棄了多買幾本的念頭,他還是老老實實買上一本就行了。
周子旭發現,自打跟林兄“混”在一起后,自己整個人就變得摳搜了好多。這不,每次他想要爽快花銀子的時候,腦袋瓜里立馬就會浮現出林兄說過的話來。
林兄說,掙銀錢多不容易啊,咱倆可別亂花銀子才行,若是實在忍不住,你就想想咱倆抄書掙銀錢的時候,那厚厚的律法書多難抄啊,時不時還會出錯。還有大冬天給人寫信的時候,雙手凍得通紅,一封信才掙五文錢。不對,哪有五文這么多,那信紙和封套,還有墨汁的成本都未除去呢,對了,還有毛筆的耗損沒算呢,這些可都是銀子啊。
每次只要周子旭一想起這些話,那掏銀錢的手就會不由自主的收了回來,實在覺得林兄的話太有道理。
林兄說了,適當“摳門”,并不丟人。林兄還說,該花則花,絕不猶豫。
就像他們輪流請客去魚香居吃魚,每次都吃的爽快極了。
第二日一早,收拾好了行李,一行人就乘上了回家的馬車。
與來時緊繃著弦不同,這會兒的幾人,心里都是極為放松的。除了這個,林遠秋和周子旭還隱隱有種衣錦還鄉的感覺。
心情好了,路程也不顯得長了。因著出發的早,馬車到了橫溪鎮時,申時還未開始呢。
想到這個時候村里的牛車應該還在。林三柱就拒絕了周興讓車夫送他們回村的想法,而是直接在南城門這邊下了車。
等父子倆快步走到了停放牛車的地方,果真瞧見了林冬,此時的他正站在牛車旁,而車上已有不少村人坐著,看樣子,這是馬上要出發回村了。
看到往這邊越走越近的兩人,林冬忍不住伸手揉了揉眼,他沒看錯吧,怎么看著對面兩人好像三柱跟遠秋的樣子。
沒等林冬回過神,坐在牛車上的張枇杷已經看到林三柱和林遠秋了,頓時激動的有些結巴,“舉舉舉人老爺回來了”
這幾日村里人都在談論林遠秋中舉的事,自然對“舉人”兩個字特別耳尖,是以,一聽張枇杷的話,大家“唰”的一下,立馬朝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等看清果真是林遠秋后,眾人哪里還能坐得住,都紛紛下車和父子倆打著招呼。
“遠秋,快些把書箱放到牛車上去,這樣背著多累啊,還有,三柱哥,你把考籃給我,我給拎到車上去。”
終于回過神來的林冬,忙上前接過林三柱手里提著的考籃,而后讓兩人快些上車。
從鎮上到村子,牛車得走上一個多時辰呢,不動作快些,等到村里時,怕天都黑了。
“三柱啊,你可真真是好福氣,竟生了一個這么出息的娃。”
說話的,正是張枇杷的老娘,老人邊說,邊忍不住看了看長相俊秀的林遠秋,心中感嘆,這娃兒不但讀書厲害,長得也精神。
說來,誰能想到當初吊兒郎當的林三柱,居然會有這樣好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