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宣兒見了,便有些著急,小叔叔好像把自己的哨子給忘了,他忍不住嚷道“小叔叔,還有宣兒的陶哨哩”
“對對對,還有宣兒的陶哨,要小老虎的對吧”
“嗯嗯,就是小老虎的”
原來小叔叔沒有忘記呢,林墨宣的眼睛頓時樂成了一條線。
而滿周歲沒多久的林墨昊,此時正窩在秦荷花懷里,看到哥哥姐姐們笑的開心,他也跟著樂呵呵的。
周子旭、陳玉堂,還有劉青安,三人在幾日前就回到了府學。
因著郡城的相處,讓陳、劉二人與周子旭和林遠秋走近了許多。見林遠秋回來,兩人也不管這會兒已差不多天黑,叫上周子旭后,三人很快找林遠秋來了。
還未跨進宿舍,周子旭就迫不及待道“林兄,告訴你一件大喜事,咱們幾人有望去國子監進學了。”
“去國子監進學”
林遠秋詫異,不是說除了副榜和舉監,剩下能去國子監的,就只有貢監生了嗎。
很快林遠秋就反應了過來,自己現下念的學堂可不就是能往國子監送貢監生的官學嘛。
時下國子監的生源大致分為三種,除上了鄉試副榜的,還有就是舉監和貢監了。而舉監生,是指沒能通過會試的落榜舉子,至于貢監生,則由地方官學選拔。
他們應該就屬于后者。
只是,府學已有好多年沒往國子監選送貢監生了,沒想到這次居然有這樣的好事。
林遠秋不知道的是,今年府學之所以會做這樣的安排,還是因為這次鄉試考得實在不錯的緣故。
往年鄉試,他們府學至多一、兩人中榜。可今年,中榜之人竟然有四個,另還有一人上了副榜,可謂近十年之最了,并且其中兩人的名次還處在中等偏上的位置,這讓教諭們難得生出了成就感。再想著若是把這幾人送去國子監的話,那么幾年之后,江州府能多幾個進士出來也是極有可能的。
教諭們的提議自然得到了崔知府的支持,要知道,若在自己管轄地考出了進士,那也是他的官績不是,崔知府自然一口就應承了下來。
“想來到了明日,韓教諭就會與你細說此事了。”
陳玉堂邊說邊搖著手里的折扇,臉上滿是喜悅。若是換做之前,聽到要去京城國子監進學,他肯定會有所顧慮。畢竟雖國子監的住宿和吃食都不用花銀錢,可京城路途遙遠,以后來回用在路上的花銷必不是小數。
再則陳玉堂還想參加來年的春闈,這些可都是開銷,不過如今倒不必再擔心這些了。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此話屬實有理,此次中舉后,家中果真無須再為生計所愁了。
想到這里,陳玉堂便問起了春闈之事,“明年會試,我們四人已準備赴試,不知林兄和周兄是如何打算的”
在陳玉堂看來,自己也就多此一問,畢竟林兄和周兄還未及弱冠,若此年紀考中了進士,實屬不多見,誰愿意錯過這揚名的機會。
被年紀大上自己一輪多的同窗稱為兄,林遠秋多少有些不適應,不過這是古代讀書人相互之間的尊稱,他也沒啥好奇怪的。
聽到除了自己和周子旭之外,還有四人,林遠秋一時沒想起來另外兩人是誰。
劉青安笑道,“還有張兄和賈兄啊,對了,此次貢監名額共有六個,張兄他們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