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秋知道自己一文價錢都沒還的做法有些傻。
可不知怎地,當看到眼前五雙只因他一句買下他們全家的話,而突然充滿活力的眼睛,林遠秋是無論如何,都張不開把人當成貨品而討價還價的嘴。
他知道自己有些感性了,可這樣的感性林遠秋并不排斥。
有些東西是生在骨子里的,很難因為時過境遷而改變。
不過,此刻的林遠秋,正在心里暗暗告誡自己下不為例。
因為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很多時候,對別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這樣的事情有一次就夠了。
所以一定要切記切記。
今日一開張就做了一筆大買賣,牙婆自然喜不自勝,邀著林遠秋去鋪子里坐下后,就把徐老實一家五口的身契都給找了出來。
身契上有寫明徐老實一家的來歷,等林遠秋仔細看過后才知道,原來這家人原先是大戶人家的奴仆,因主家犯了事判了流放,家中所有家產被罰充公,而家里的奴仆就被輾轉到人市里重新販賣了。
與牙婆交割好銀錢后,林遠秋就把五張賣身契小心收好。
說實話,三十二兩銀子買下一家五口一輩子的勞力,真心不貴。只不過林遠秋一時還沒想好該怎么安頓他們。方才他已經問過了,這家人沒有一個識字的,去守店鋪肯定不適合。
所以這就是他頭腦一時沖動的后果。
也所以這會兒自己得先去牙行把店鋪買了,這樣也好先讓他們有個落腳的地方。
至于看店鋪的伙計,林遠秋覺得自己肯定得再添人手才行。
林遠秋沒讓徐老實一家跟著自己,而是讓他們先在牙婆這邊候著。
并知會了牙婆,待會兒他再過來領人。
都已結算好了銀錢的,牙婆哪還有不放心的道理。笑意盈盈的把林遠秋送至店門口后,轉身她就讓徐老實夫婦到后頭棚屋拿自己的家當去了。
說是家當,其實也就是一家五口的換洗衣衫而已。
而林遠秋,在一連問了三間牙行后,終于從第四家牙行那里問到了合適的店鋪,且還是后頭帶著小院可以住人的那種。
不過雖稱作小院,其實并不大,從圖紙上看,院子里除了兩間帶有閣樓的房子,和靠著東面的一間廚房外,就沒其他建筑了。不過住一家人,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只是好不好的,總要去現場看過才能知道。
和林遠秋先前打聽到的差不多,這間帶小院的店鋪,賣價三百二十兩,且傭鈿須得買家付。
而這間鋪子的傭鈿是八兩,至于去衙門登記契書的花銷,也得由買家自己出。
按照牙儈說的,林遠秋在心里算了賬,加上傭鈿和衙門打點,買下這間店鋪,自己最起碼得掏三百三、四十兩銀子,這價錢可有些貴了。
“銀錢能不能少一些。”林遠秋開口詢問。
買店鋪可不是剛才自己買人的時候,哪有不好意思還價的道理。
一聽客人讓他便宜點,牙儈就有些心急,都說開張生意影響一天的財運,他當然想把這單生意順順當當的給做下來。
可鋪子賣多賣少是人家屋主自己定的,牙行可沒降價的權利。
至于傭鈿,因著是開張生意,他已經主動少說了二兩銀子了。
“客人您看”
為了證明自己沒胡亂開價,牙儈忙從抽屜里拿出一本賬冊,很快翻到登記這間鋪子的一頁,“您看這上頭寫著的賣價是不是三百二十兩,還有那傭鈿,原本要十兩銀子的,想著是第一單生意,已經給您少了二兩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