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林遠秋吃了飯,再回宿舍拿了寫好的兩篇策文時,卻在月洞門處,碰到了丁德進。
和先前碰到的一樣,在看到他時,丁德進臉上并無過多的表情。
不過也有與以往不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林遠秋能明顯察覺到,丁德進在自己身上稍作停留的目光。
且這樣的目光已不是第一次了,林遠秋記得,小考出成績的那日,這人也是這般看他的。
懶得多想這莫名其妙的探究,林遠秋大步向前,很快就把對方遠遠甩在了身后。
周子旭已在太學門等著了,走近之后,發現對方嘴角還有些上揚,可見定下親事的喜悅一時還未平復。
“林兄,咱們今日還是買芡實糕嗎”
“那是自然。”
不過想起那甜膩的口感,兩人還是不明白為何秦大人愛吃這一口。
都說“熟能生巧”,這個詞用在糕餅鋪伙計身上也挺合適。這不,在看到林遠秋和周子旭過來后,店伙計忙上前招呼,“兩位客人今日依舊芡實糕各稱二斤”
兩人齊齊點頭。
原本林遠秋還想問問有沒有豬油少一些的那種,可又覺得,或許秦大人愛的就是這味油香,遂歇了想法。
被兩位學生“強”冠上愛吃芡實糕名頭的秦遇,在看到又拎來的四包鼓囊囊的點心包時,簡直哭笑不得。
原以為上回這兩個小子已經被自己給“喂”怕了,未曾想這次又送了四大包芡實糕過來。
依著秦遇的性子,此時很想拿出戒尺一人給上幾下,可看到兩小子滿眼的敬重,又覺得下不了這個手。
何況那根戒尺昨日被小孫女拿去拍蝴蝶了,這會兒還不知道落在哪兒呢。
得,還是繼續吃吧。
聽了吩咐的小廝很快把裝了盤的芡實糕端了上來,接著是一壺清香四溢的黃山云霧。
很快小書房里又響起秦遇的解文說章聲。
國子監屬禮部管轄,作為禮部侍郎,秦遇自然知曉,此次小考林遠秋得了第二的事,而且他的答題卷秦遇也都看過了,包括周子旭的那份,秦遇也沒落下。
說實話,在看了林遠秋的答題卷后,秦遇心中是有著大震撼和惋惜的。
震撼的是,這孩子有著見經識經之能,上回自己才與他解讀了中庸的凡事豫則立篇,沒想到這次小考中他就學以致用的用到了雜文上。且整篇文章寫的有理有據、主旨昭彰,比起自己教與他的解析,表達的更為透徹和灼見。
當時秦遇想的就是,這孩子若是有個好學識的夫子在一旁教導,就憑他見精識精、一點就通的悟性,所得成績絕對不止如此,更別說鄉試還落榜過一回。
唉,真是可惜了。
再想到先前聽林遠秋說的從茶樓中獲知許多新學識的事,秦遇忍不住感慨,如今有這成績,恐怕也是這小子自己一路摸索著過來的吧。
不得不說,秦遇真相了。
雖五歲就開始念學,可對林遠秋來說,這些年自己花在學識上的鉆研,絕對超過王夫子、周夫子,以及韓教諭他們對他的教學。
若林遠秋知道秦大人心中的想法,肯定會代表天下所有農家學子感嘆上一句農家娃兒求學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