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秋特地向牙人打聽了張貴主家犯事的原因,原來是販賣私鹽。
官鹽把握著經濟命脈,不論哪個朝代,販賣私鹽都是一項重罪,在大景朝也一樣。而罪行的輕重,則是依照查獲私鹽的數量來定的,數量越多定罪越重,最高可判斬立決。
“這家家主被砍了頭,其余的全都流放到邊遠的荒蠻之地去了,聽說有好幾十口呢。”
說著,牙人有些唏噓,這老的老、小的小,一路過去也不知到最后能剩下幾個。要他說啊,還不如這些被賣的奴仆呢,最起碼能保命不是。
林遠秋聽后心里也有些感觸,所以說,任何時候都不要去觸犯律法的紅線。
按理說,自己只需一個看鋪子的就行,并不需要一口氣買下這么些人。
可把整家人拆開來買的事,林遠秋肯定做不出來。
何況在看到這兩個女孩子后,他心里就有了其他的打算。
周家是有奴仆養著的,所以等日后春燕嫁過去時,娘家這邊肯定也得給她配上一個。與其急急忙忙臨時添人,還不如現在就給春燕準備起來。
在林遠秋看來,這兩個女孩子長相普通,看著也不像機靈過頭的模樣,所以讓她倆給妹妹們作伴,林遠秋倒是放心的。
不過性子到底如何,還得相處過后才能知曉。也正是如此,才更應該早些打算起來才對。
許是擔心自己爹娘會被撇下,張貴跪下朝林遠秋磕頭,“公子,小的爹娘身子骨硬朗著呢,先前小人的爹是給主家喂馬的,小人的娘一直在灶間幫著做活,求公子一并買下他們吧”
林遠秋示意這一家人起身,他原就沒有把他們分開的打算,而且自己也不是沒有安排張貴爹娘的地方,看著他倆確實如張貴所說的身子硬朗,到時就讓他倆住到莊子上去,幫著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計就成。
大約是識字的緣故,雖張貴與徐老實同為壯年,可在身價上,卻要比徐老實貴上一些,得需十三兩銀子。
而已滿十歲的女孩子,那就是正經丫鬟的賣價了。最后買下張貴這一家,林遠秋一共花了五十六兩銀子。
等付了銀兩,交接好了賣身契,已差不多到了申時。林遠秋沒再耽擱,領著張貴一家直接去了浮石街,新買的鋪子那兒。
自茶葉鋪子被人買下后,周邊幾家的鋪子掌柜就開始留意著這邊了。
大家都想知道這家鋪子重新開張后會經營些啥。
特別是緊挨著的幾家,都擔心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意,所以都翹首以盼著呢。
結果這一等就是二十多天,期間也沒見有人過來收拾鋪面,更沒見換店鋪招牌啥的,這讓大家都有些奇怪。
所以這會兒看到有人過來,自然一個個全都伸長脖子往這邊瞧了。
林遠秋也沒顧得上與他們打招呼,還有一個來時辰自己又得往回趕,所以得快些把事情安排好才行。
店鋪里的柜臺貨架都是現成的,擦拭干凈了就能用,至于店招,林遠秋早已想好,就叫墨林軒好了。
后院住房內的家具和被褥都還在,雖都有些舊了,卻一丁點不影響使用。
所以,除了買些糧食和油鹽,暫時沒有需要再添東西的地方。
林遠秋拿了五兩銀子給張貴,把剩下的事都囑咐給了他。
買糧食的鋪子這條街上就有,待會就可以去買了來。至于店招上的字,林遠秋并沒有自己寫的打算,直接都交給張貴去張羅了。
反正一應花銷都是有賬目的,自己也沒啥不放心的地方。
說實話,花了幾百兩銀子就為了賣硯臺肯定不太劃算,可林遠秋覺得,就沖此時自己心里的輕松感,這些銀子也是花的值的。因為自己終于不用再對著那一大堆硯臺發愁了。
還有,既然鋪子都已經順利開起來了,往后店鋪里的貨品肯定會漸漸增多起來,所以慢慢來吧。
等張貴把店鋪拾掇的差不多的時候,林遠秋就把硯臺分成兩次送到了鋪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