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舍角落里有炭盆擺著,是陶制的。
在磨墨之前,林遠秋就往里面加了木炭把它給點上了。號舍里有官府給每位考生備好的兩斤木炭,而這些費用與會試期間的伙食一樣,都是在參試報名時就已交給衙門了。
只不過林遠秋并未使用號舍里的木炭,周子旭和陳玉堂他們是參加過一回會試的,自然清楚衙門給備的木炭情況,不但煙大,還不耐用,一大把木炭點不了一會兒,就很快過火全熄了。
所以林遠秋在準備考具時,特地另外買了炭。他買的是時下最好的銀骨炭,這種炭顏色如同白霜,無煙難燃,不易熄,一斤頂的得過普通黑炭六斤,點上它后,就不用
頻繁往炭盆里加木炭了。只不過銀骨炭的價錢可不便宜,林遠秋買了一斤,花了二兩銀子。
都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在這樣的關鍵時候,這筆銀錢還是值得花的。
第一場考的是經義和詩賦。
林遠秋依舊保持了一貫的答題方法,他把十七張題卷做了分配,第一天做六張,第二日也是六張,然后剩下的五張則放在了第三日。這樣有個規劃,就不用擔心會手忙腳亂,顧前不顧后了。
今日天氣還不錯,這個點日頭已經出來了,小木窗朝南開著,這會兒正好有陽光照射進來,使得整間號舍都跟著亮堂堂了起來。
充足的光線自然最適合用眼,林遠秋也沒耽擱,認真審起了題來。
只見第一題寫著,“見人不正,雖貴不敬也,見人有污,雖尊不下也。”
林遠秋很快想起這是史記中日者列傳篇。意思是說,看到不正派的人,即使對方身份顯貴也不會尊敬,看到有污行的人,哪怕地位再高也不屈居其下。
至去年開始,秦遇就給兩個弟子講了許多四書之外的文章。這篇日者列傳先前就曾講到過,是以要闡明其義理并不難。
林遠秋先在草稿紙上寫出此題的意旨,然后再加入自己對文句的闡釋,很快就將第一題解答了出來。
在草稿紙上寫好之后,林遠秋又從頭到尾細細研讀了一遍,發覺自己的闡釋中規中矩中透著新意,這樣的解答不過分出挑,也不會平淡無奇,就像老師說的,正是經義最最恰當的解答。
畢竟經義與各抒己見的策文不同,其的義理早在一個正確的范圍之內,若是創新太過,超出這個框架,那就有畫蛇添足之感了。
未免串題,檢查無誤后,林遠秋就拿過答題卷,把自己的解答謄抄了上去。
中飯每人兩張烙餅,外加上一碗清水。
這樣的天氣,只有趁熱吃才不至于傷了腸胃。
是以,等看到兵衛把裝著烙餅的碗擺放到窗口上時,林遠秋就把題卷和草稿紙小心收進考籃,而后端碗進號舍,吃起中飯來。
烙餅薄薄的,圓盤大小,吃著淡淡的咸,熱乎乎的兩張下肚后,整個人也跟著暖和了起來。
怕題卷不小心掉落到炭盆里,林遠秋并沒把炭盆放置腳邊,而是挪到了身后靠前的位置。且那邊不挨著什么,也是整個號舍里最安全的地方。
沒辦法,如今自己正鎖在考舍里呢,若真不小心起了火,怕根本沒有跑出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