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舍外,雨依舊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不過此時專心于答題的林遠秋并未去理會這些。
難得做題有這么不假思索的時候,林遠秋自然不想分心于旁的。別到時答題思路斷了,豈不錯過這難得的好運氣。
可不就是好運氣嘛,雖來到大景朝已有十幾年,可對一元二次方程組的運用,林遠秋依舊是得心應手的。
所以這幾道對旁人而言比較難的算術題,于林遠秋可以說是駕輕就熟。
且這樣的題目連著就是四道,這可是四道啊,這對差上一題成績就可能天差地別的科舉考試來說,簡直難以想象會是個什么概念。
所以,并不是林遠秋想的美,他可以確定,有了這幾道算術題打底,那么自己就相當于把大部分考生甩到了身后。
而且之后的一場考試,自己若能像前一場那樣考得順利的話,那么這次會試能中榜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
至于名次,說實話,原本林遠秋也是有過期待的,想著怎么也得是個二甲吧,可千萬別落到同進士里。
可自從聽過隔壁考生說已考了五次會試的話后,現下林遠秋已沒有過多的念頭了。
他也想過了,雖每次小考和末考,自己的排名都還不錯。可今年會試共有五千多名舉子參加,在這些人當中,肯定不乏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之輩。
而會試的選錄人數攏共才二百七、八十人,在這種情況下,能中榜已是幸運,若還盼著好名次的話,就有些自不量力了。
雖說人有自信是好事,可也不能太過盲目。
因著下雨,今日中飯送過來時,兵衛特意喊了一聲“飯來了”,之所以要這樣做,為得就是讓號舍里的考生有個準備。
且這一操作,在今日進考場時,外簾官就提前知會過大家了。
下雨天,兵衛們手里都打著油紙傘,等靠近號舍時,屋檐落下的雨水正好打在傘面上,若此時不注意著些,飛濺到答卷上也是極有可能的。
在聽到兵衛們的招呼聲后,林遠秋沒有耽誤,很快把毛筆擱到一旁的筆山上,而后是答卷和草稿紙,等林遠秋把它們都小心挪到睡覺的木板上后,這才伸出手,把中飯接了進來。
今日中飯仍舊是烙餅,還是每人兩個,吃了這么多天,要說不膩味怎么可能,不過今日的烙餅卻不一樣,等林遠秋一口咬下去時,馬上就吃出了與前幾次不同的味道,是雞蛋味,該是調面時,往面里打了雞蛋,嚼著還挺香的。
許是今日心情不錯的緣故,林遠秋頭一次對考場里的吃食,生出了意猶未盡之感。
待消了一會兒食后,林遠秋再沒耽擱,提筆繼續考起試來,審題答題,字斟句酌,這一坐就坐到了申時末。
雨還淅淅瀝瀝的下著,不過比起白天來,要小上了一些。
林遠秋從考籃里找出火鐮,點亮了一只蠟燭,雨天光線差,這會兒號舍里已有些暗了。
今日做題十分順利,到了這個點,幾張題卷已剩下最后一道雜文未謄抄了。
趁著點蠟燭的空檔,林遠秋活動了一下腿腳,而后再把草稿紙上已經潤色過的文章,工工整整的抄到了答題卷上。
與策文相比,雜文講究短小而精湛,只要理清文章的論辯性和形象性,想要寫好其實并不難。
可以說,經過這幾年的時常練寫,林遠秋已經總結出一套好的寫雜文方法了。
小木窗約摸一尺見方,這種情況下,號舍里基本沒有通風性可講。是以,角落馬桶隱隱散出的臭氣,就顯得格外明顯了。
不過比起先前的臭號,林遠秋覺得此時的臭味,自己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把答好的題卷全收到考籃里后,林遠秋拿過油布,把考籃整個嚴嚴實實蓋上,這樣就算屋頂突然漏雨,也不用擔心會打濕了試卷。
第場考試,也就是會試的最后一場,主要以考策文為主,另外還有幾篇詩賦。
等林遠秋看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的句子,然后要求以此句,制出一篇一千字的護國安邦之策時,心里很快跳出果然兩個字來。
近幾年,會試的策論考題大多在“民生之本”以及“安國之策”中展開,是以考生們押策文題時,都不會繞開這兩題去。
林遠秋也是一樣的,可以說備考時的分之一的策文,他寫的都是與民生和安國相關的文章。
是以,關于此類文章的論點和論據都是現成的。
只是雖押中了題,林遠秋并沒有慶幸之感。想必此時在貢院里的考生都與他一樣的想法,因為所有人都押中了考題,那不就跟沒押中一個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