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游廊,林遠秋和沈侍詔一直往內院走,第四進院落有間坐北朝南的大通間,正是修史館所在。
說來,翰林院的院內結構與普通民居沒多大區別,唯一不同的是,翰林院共有五進院落,而京城民宅,最大一般也只有四進。
之所以會把修史館設在第四進,正是為了取資料方便的緣故,因為再往后面,就是整個大景朝藏書最多的地方翰林院藏書閣了。
大通間里擺滿了桌椅,此時這些桌椅上,已有好多人坐著了。
林遠秋在他們當中看到了好幾張熟悉的面孔,韓士成,丁德進,張清遠,王順知,還有顧平。
咦,顧平
這人不是有三個月的假期嗎
林遠秋納悶,他這個兩個半月的才過來報到呢,怎么顧平比他還早
很快他就反應了過來,人家這是提早銷假了吧。
林遠秋突然覺得,他們這群同年當中,自己怕是最遲過來報到的那一個了。
不過也無妨,只要沒延遲來上值就成。
自那日在唐大人家見過之后,林遠秋便未再見過他們,這會兒看到,難免要熱聊上幾句。
至于丁德進,林遠秋還跟先前一樣的做法,你敬我一尺,我也敬你一尺,一切以對方的言行舉止而定,絕不做熱臉往上貼的事。
早來了半個多月,顧平自然要比林遠秋知道的多一些,“咱們修史館共有同僚十四人,哦,不對,再算上林大人,如今已有十五人了。這幾日,我與丁大人正校對大景史冊,其他事項倒還未有接觸。林大人你主管修史,不如直接去藏書閣,問閣主拿修史資料就成。”
話語中的丁大人就是丁德進,而林大人自然就是林遠秋了,顧平一改先前“林兄”“丁兄”的叫法,如今大家都步入官場,自不好再跟念書那會兒,稱兄道弟的了。
有了顧平的告知,林遠秋上手就要容易了許多。去藏書閣領了修史材料后,他便開始研讀和整理起實錄中的內容來。
翰林院修撰其實就是史官,以掌修實錄為主要職責,包括文史檔案的收集,比如皇帝起居注這些。
一句話,修撰就是一份整天埋進書堆里的差事。
其實除了每日和實錄打交道,修撰還有給皇帝講經史的職責。景康帝就時常會召人過去與他講經解惑。
不過,這樣的肥差,像林遠秋這種剛進翰林院的新手,肯定是輪不到的。
忙碌中,時間總是不知不覺,林遠秋感覺自己才坐下來沒多久,就已到了吃中飯的時候。
因著院內有藏書的緣故,翰林院并未像其他署衙那樣設有官廚。
可吃飯的地方總得有一個,不然大家都回去吃,家離得近一些的官員還好,要是太遠的話,下午的當值肯定得遲到。
如此,便有戶部官員給出了翰林院與隔壁鴻臚寺共用一個官廚的建議,也很快得到了圣上的恩準。
不過每次翰林院官員的飯食,都會有專門安排的人從隔壁官廚提過來,免得這邊的人日日過去打攪,總歸不是同一個部門,該有的謹慎還是得有的。
“今日的荷葉雞很是入味,吃著咸淡也正正好。”張清遠忍不住開口,大家都是同年,說起話來自然要隨意一些,張清遠覺得,要不是怕有礙觀瞻,此時他的手,早就撫上吃的飽飽的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