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怎么可能呢,到了六月底的時候,陸續有房子開始上梁了。
然后讓林遠秋沒想到的事發生了,原本他以為,肯定會有很多村人用茅草蓋屋頂,可實際這樣做的人小半數都不到。
還有些人因為在當地買不到瓦片,甚至好幾戶人家結伴,趕著牛車去石州府或是其他縣城買瓦。
而定胡縣這邊,差不多也是這種情況,在房子還未上梁,就有村人各處尋瓦了。
林遠楓和林遠松幾人實在納悶,就直接去向村人們打聽緣由。
自定胡縣的大搬遷開始后,林遠楓和林遠松,還有林遠槐林遠柏,就一直待在縣衙這邊幫忙做事了。
四人跟著汪縣丞一起,每天都會去村民們造房子的地方轉轉,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林遠秋之所以會把堂兄他們安排過來,實在是因為縣衙人手缺的厲害。整個衙門,算上他這個兼職的知縣,攏共才四十多號人,這些人里面,還有三分之一還是必須守著城門的。
而人手少的原因,正是開銷不出薪俸。所以當時的杜知縣,也只能精減再精減衙門的人手了。
也正因為如此,讓堂兄們去定胡縣的同時,林遠秋又派了十幾個衙差過去,這樣護著堂兄們安危的同時,也能幫著一起做事。
至于住的地方,自然不用擔心,縣衙后院本來就歸知縣大人居住,如今林遠楓他們正好可以住在里頭。
而等林遠楓他們,問清楚為何村民們不愿用茅草蓋房子的緣由時,在永寧城的林遠秋也同樣打聽到了。
說來,這還是村民們從山戎人的作惡中,得到的啟發。
而得到這樣的啟發,對許多村人來說,除了痛,剩下的就是悲了。
原來,山戎人搶走糧食離開時,基本會做一件事,那就是往茅草屋頂甩火把,這樣好些百姓不但失了糧食,還同時被燒了家。
所有的經歷都將成為經驗,村民們也一樣,哪怕這個經歷讓人刻骨銘心。
有了山戎人燒房子的事,大家立馬想到了易燃的茅草屋頂上,接著又考慮到城里家家戶戶挨得近的問題。
在他們看來,村里房子因相互不挨著墻,一般著火時,燒的基本就是自己一家。可城里都是挨家挨戶的,真要著了火,那可就不是一家遭殃的事了。
此時,攔石村的里正,正與林遠秋說著此事,“稟大人,用茅草蓋房子雖能省下銀錢,可這樣的做法,怕也只能在鄉下適用,城里屋宅相隔都不遠,有些甚至只隔了一道墻。而干茅草最怕火星,屆時若哪家不小心著了火,說不定就是連著一大片了。”
里正的一番話,等林遠秋回家學給老林頭他們聽時,在場眾人也跟林遠秋剛聽到時的那樣,差點驚出了一身冷汗。
特別是老林頭,心里忍不住自責,自己一大把年紀,怎么把茅草易燃的事給忘了呢。
再想起之前在小高山村時,碰到哪家辦喜事燃放鞭炮,離得近的幾戶人家都會盯著自家屋頂,生怕鞭炮碎屑蹦到上頭把房頂給點著了。尤其是除夕那日,誰家不是把家中水缸裝滿,時刻留意著屋外頭的動靜的呢。
就像那里正說的,城里人住的都近,一不小心著了火,屆時可就不是一家兩家的事了。
想到這里,老林頭忍不住慶幸,“幸虧村民們思慮周全,否則等出了事,那可就晚了。”
到時百姓們說不定還會埋怨上官府,抱怨為何讓他們都搬到城里來。
看到自家老爹一副自責的樣子,林三柱開口說道,“爹,這事還真怨不得咱們不知曉,你想啊,咱家在小高山村時,不說遇上賊人燒房子了,就是村里人不小心燒著房子的事都少見,自然就不會往這上頭想了。”
“就是,要不是遠秋今日去問,打死兒子也想不到這點上。”林大柱表示自己也是頭一回聽到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