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康帝把奏折打開,很快細看了起來。
許是受先前杜知縣事情的影響,是以在看羅知府的奏報時,景康帝心里是做了些準備的。
可再是有準備,這會兒的他也被奏折里的內容給震驚到了。
什么叫十室九空、不見人煙,如今可不是災荒戰亂的年代,好端端的,那定胡縣怎么就成這副樣子了
景康帝仔細回想了一遍,確定今年朝廷并沒有收到塞北遭了災,以及糧食顆粒無收的奏報。更沒哪個地方官員遞了折子說流民成患的事。
所以村人們都到哪兒去了
還有,這林修撰到底是如何治理定胡縣的,怎么才短短一年不到,就讓下轄村落變成這副光景了呢。
景康帝實在想不明白,他看人鮮少有錯眼的時候。以自己對林修撰的了解,應該不至于發生這樣的事才對。
可景康帝也知道,石洲知府不會無緣無故遞了加急奏報過來,會這樣說,此事應該八九不離十了。
否則就是欺君之罪了。
景康帝不解,難道林修撰先前的舉止言行都是為著沽名釣譽才使得自己高估了他的能力,從而錯委了重任
再想到前幾日戶部呈了賬目上來時,自己還特地翻看了今年永寧州和定胡縣上繳國庫的稅賦,雖與旁的縣城比起來不算多,可也算不得少了。
當時景康帝還在慶幸自己用對了人,忍不住有些自得呢。
現下再想起這件事,景康帝覺得,這林修撰怕是急于表功,特地向百姓們多征了稅賦吧。
越想越覺得這樣的可能性很大,景康帝不禁皺起了眉。
可以說,此時的他,當初對林遠秋有多器重,那么這會兒就有多失望了,甚至還可以說是氣憤。
此事若查明屬實,絕不輕饒
三皇子也在御書房,他是過來稟報祭祀事宜的。
再有幾天便是過年,而每到正月初一這日,景康帝都會去城郊闡福寺祭祀,再登上大佛樓進香為大景朝斂福。
這樣的儀式,提前準備是必須的。自幾位皇子成年后,景康帝就讓他們和禮部官員一起參與籌辦了。
而去年操辦此事的是二皇子,依著順序今年自然就輪到三皇子了。
聽父皇提起林修撰,李禎一時還沒反應過來,心想著如今翰林院里好像并無姓林的修撰啊。
可很快,他就聽父皇說起了定胡縣的事,李禎這才記起,還有一個外放到永寧州當知州的林修撰呢。
沒想到父皇如今還稱著人家修撰,由此可見,當初林修撰進講經史時,有多讓父皇滿意了。
不過這會兒倒不是琢磨這些的時候。
在聽父皇說了奏折上的事,三皇子也有著同樣的想法,那就是百姓們定然是因為日子過不下去,才會選擇背井離鄉的。
而讓他們過不下去的根源,自然與父母官的治理有著密切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