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家村轉了一個來月,對哪家住在哪兒,官媒婆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是以很快領著嫁妝隊伍進了村。
此次陳家村娶親的人家共有十二戶,想到出門時,知府大人的再三叮囑,讓他可別張冠李戴了,官媒婆便直接拿出懷里的紙張,這上頭,知府大人可是把一戶戶人家的如意圖樣都給分清楚了。
早有與陳大娘交好的婦人跑去給她報信,很顯然,不管是陳大娘還是陳大郎兄弟五個,都沒想到有這么多嫁妝的事。
所以知道嫁妝一抬抬進了院門,母子幾個的腦袋都是發懵的。
官媒婆一句句喊唱“上等水田十畝”
“棉布六匹”
“被褥兩床”
“壓箱銀二十兩
與滿是驚喜的陳家母子以及他們家興奮非常的親戚不同,趴在圍墻上的村民,一個個眼里的酸意已快滿了出來。
天爺,這可是五十畝水田啊,還有這么多的壓箱銀,沒想到陳大郎幾兄弟竟是靠著娶媳婦,就發家了啊。
等嫁妝擔子全都進了門,官媒婆左手摟著五個木如意,而后照著右手紙張上的一個個花紋和名字,給陳大郎五兄弟分發了起來。
“陳大郎,喏,這柄刻了蘭花的給你。陳二郎,你的是梅花。陳三郎,這柄刻著芙蓉的是你的,陳四郎,這支菊花的給你。”
官媒婆把手上最后一柄刻了荷花的木如意遞給了陳五郎,而后叮囑道,“明日新娘子手上也會有一柄如意拿著,我跟你們說哈,你們媳婦如意上的花紋和你們的一樣,到時就依照這個標記接新娘子,記住,可千萬別弄混了。”
陳家五兄弟齊齊點頭,手里的木如意都握得緊緊的。
官媒婆沒有耽擱,出了陳大郎家,就很快往不遠處的陳貴年家走去。送嫁妝可有吉時的,他們得在巳時正之前,把十二副嫁妝都送到各家家里。
而此時的陳貴年,還有陳石柱和陳大牛,以及另外四戶人家,早已心情激動的等候著送嫁妝的隊伍上門了。
這一日的陳家村,是酸甜酸甜的。甜的是明日要娶媳婦的那幾家,而酸的,自然是錯過如此好姻緣的人家了。
其實不止陳家村,楊家村和趙家村亦是如此,后悔聲可謂處處皆是。
唉,若知曉知府大人會貼補出這么多的嫁妝,他們肯定也會娶山妻的,其實什么山妻不山妻的,人家一個個都還是黃花大閨女呢。
好后悔啊。
不過往后應該還有機會的吧
想到這里,就有頭腦活絡的族人,立馬跑去了族長家,詢問什么時候再給山神娶妻,自家兒子還小,再等上幾年,正好可以娶山妻進門,到時知府大人應該還會貼補這么多的嫁妝吧。
趙族長瞪著眼,“如此缺德之事,虧你還問的出口”
趙族長的聲音是前所未有的響亮,仿佛只有這樣,就能表明先前的缺德事自己從未參與過。
話說,趙族長還記得知府大人說的那句“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話呢。
有了花紋成對的木如意,第二日的迎親自然格外的順利。
府衙大門的空地上鋪著紅布,二十七個新娘披著繡了大紅喜字的紅蓋頭,由粗使婆子一一背到紅布上站著。
新娘們把手里的如意朝上,這樣正好能露出刻著的花紋。新郎們則站成排,然后挨個尋找著與自己手中如意一式的花紋,好以此找到自己的新娘。
對面一個個笑得咧嘴的百姓們,都直呼這樣的接親儀式實在太有趣。
小六子眼睛最尖,很快就找到了同樣刻了一朵桃花的木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