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禎頓時淚目,他記起年初父皇與自己說的話。父皇說,期望今年石洲府的稻谷收成能再更上一層。
當時李禎想的是,如今這般的好收成已是前所未有,要想再超過,怕是很難吧。
可景康帝卻不這樣認為,都說一回生,二回熟,越是往后,種植的經驗越精進,能超過先前不是沒有可能。
九月二十九這日,石洲府的奏折終于送了過來。
接過吳公公手里的奏報,三皇子很快去了榻前,此時的景康帝已是彌留之際,在聽到“石洲府”三個字時,他動了動眼皮,然后睜開了眼睛。
見狀,三皇子也不耽擱,展開奏折后就高聲念了起來,“微臣石洲知府林遠秋啟稟圣上,今歲谷稻已收割完成,田稅也已征收入庫。稟圣上,石州府兩千三百七十頃水田,共收稻谷一百零六萬六千五百擔,比去歲多收一千三百二十擔。稟圣上,微臣甚喜,常言,年豐時稔、盈車嘉穗,食糧之豐,即百姓之福,亦能乾坤穩固,大景江山定萬代可昌啊”
景康帝嘴角帶著笑,眼睛緩緩閉上,宛如睡著了一般。
景康帝駕崩的喪鐘終于敲響,連著四十五記的鐺鐺聲,寓意著帝王的九五之尊。
不到半盞茶的功夫,城中家家戶戶的大門口就掛上了白布,百姓們都自覺的穿上素衣,家里的燈籠也都換成了白色。想到景康帝的勤政為民,眾百姓都忍不住嗚嗚嗚的哭了起來。
登遐,確定典喪官,文武百官身著素服進宮吊唁,帝室哭踴如禮,典喪官則開始料理太宗皇帝的后事。
太宗正是景康帝的廟號,有發揚光大祖宗基業之意。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殯天已是無法挽回的事實,對于大景朝的朝臣來說,此刻并不是悲傷痛哭的時候,當務之急自是扶持新君繼承大統,以安天下。
太宗皇帝的遺詔很快在內閣大臣的見證下,昭告了天下,和眾朝臣猜想的一樣,新君人選正是三皇子李禎。
朝臣們當即朝新君跪地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至于登基的日子,要等欽天監選了吉日。
李禎很快下了第一道圣旨,命鐘榮接手京郊大營統帥一職,并負責先帝喪禮期間的京城治安。
對于這樣的安排,眾朝臣并不驚訝,他們還記得大皇子篡位那日,全賴鐘校尉化險為夷呢,所以新帝對他委以重任實屬正常。
只是不知鐘校尉是何時為圣上所用的。
對于旁人的猜測,鐘榮并沒理會,他還跟先前一樣的想法,他們鐘家只效忠當今圣上。
林遠秋是在景康帝駕崩后的第三日得知消息的,雖有思想準備,可當這事真正發生時,他還是覺得有些突然和難受。
府衙很快貼出了國喪告示。
在這期間,不管是官員還是平頭百姓,一百天之內不許作樂,七七四十九天不準屠宰。在國喪期間,也不可穿顏色鮮艷的衣服。至于嫁娶之事,只能延期到百日之后進行。
如今已是十月,百日的時間正好包含了除夕和來年的整個正月。所以今年的過年,林家難得沒有喜慶的氣氛。
二月初八,李禎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景昌。
“昌”有興旺、興盛之意,寓意著大景朝日后的繁榮昌盛。
在眾朝臣看來,新帝登基,自然少不得一番動作,比如清除其他幾位皇子的勢力,然后大肆嘉獎和恩封親信,好鞏固自己的政權。
可讓人意外的是,景昌帝并未這樣做,除了大赦天下和開恩科,景昌帝只恩封了一公一伯,其中“公”自然是皇后娘娘的娘家,按照慣例,皇后的父親被封為承恩公。
而被封了靖遠伯的這位,就實在太讓人意外了,也是到了今日,朝臣們才知道,原來在永寧州時,鐘統帥竟然救過當時還是三皇子的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