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話,在場百姓頓覺心潮澎湃,也紛紛跟著跪地高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小桂子把宮門外發生的事一一學給了景昌帝
聽,特別是百姓們高呼“君圣民安、千秋萬代”這一段。
作為剛剛應受天命的君王,能得到治下百姓的認可和擁戴,景昌帝心里說不自得那肯定是假的。
景昌帝想起了父皇曾經與自己說過“臣賢君圣”的話,父皇說,臣子賢良,君主才能圣明,同樣,君臣契合,政治才能清明。
而林尚書便是自己身側的賢良,就像今日之事,正因為有了林尚書獨具匠心的提議,自己才能做出得民心的安置政策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景昌帝最是欣賞林遠秋獨特性的智慧,以及從不盲目附和的處事方式。對帝王來說,這樣的臣子實在不可多得。
新帝即位,雖沒革故鼎新,可因著先前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圖謀篡位,當時有不少官員被革了職,可以說如今朝廷正是缺少人手的時候,特別是有才干且忠心不二之人。
景昌帝能明白父皇為何要把升任林遠秋一事留給他來做,這是想把提攜之恩留給自己,以便日后君臣相得,治理起朝政更加得心應手吧。
景昌帝有些淚目,父皇為了大景朝的江山社稷,可謂用心良苦。所以自己定要謹記父皇教誨,勵精圖治、政務不怠,讓大景江山萬代鞏固。
第二日,林遠秋便開始了安置村的具體布置。
與當初在定胡縣一樣,先做土地規劃,林遠秋讓人把建造屋宅的土地丈量了出來,而選的地塊都是光禿禿看著比較貧瘠的那種。至于四周長滿野草稍微肥沃些的,林遠秋準備留作種糧食的田地之用。
用林遠秋的話說,人生在世,吃住為首要,如今穩定的住處已得到了解決,那么接下來該是口糧問題了,而獲得糧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擁有自己的土地。
岔子坡有荒地和荒山一百多畝,乞丐們只要肯花力氣去開墾,日后填飽肚子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大景朝的土地政令,凡是墾荒出來的地,衙門不但會把該田地登記在開荒者的名下,還可享受三年之內免交糧稅的優待。“耕田而食”的道理誰人都懂,在得了開荒令后,乞丐們興奮的如同打了雞血一般,馬上去城里買了開墾荒地的器具,鋤頭、鐮刀,還有竹爬子。
至于買這些東西所花的銀子,當然是先前做活計掙來的,圣上賞的銀兩乞丐們可舍不得花。話說那賞銀上可是刻著“御賜”兩個字呢,這樣的寶貝當然要好好留著給后輩子孫當傳家寶用了。
除了領著父母妻兒的乞丐,還有好些是獨身一人的,這樣的乞丐,屆時分配的住房面積肯定不會與拖家帶口的一般大,林遠秋特地設計了一間住房加一間灶房以及茅廁的小院子來安置他們,這樣的院子既能讓人住著舒適,也可以省下不少土地。
最后用抓鬮的方法給每戶分了宅基地,接下來便是準備房子的建造。
蓋房子的人手,林遠秋與工部嚴尚書做了商量,讓他幫忙找一批蓋房子的工匠,也不用多精湛的手藝,畢竟普通民宅與太廟不同,沒有雕梁畫棟的部分,工匠們只需會
壘磚蓋瓦、能架脊檁椽子就行。
嚴尚書自是樂意至極,安置乞丐可是圣上下達的旨意,他們工部若幫著完成的好了,那么得了圣上的夸講是肯定的。
特別是自己這個工部尚書,屆時絕對能在圣上那兒留下個好印象。
工部有不少民間泥瓦匠和木匠備案在冊,找起人手來并不難。嚴尚書直接給尋了先前建造如意坊的幾十名工匠。如意坊是皇家作坊,專門承做給御器上漆的活計,如圍屏、擺設、螺鈿、填漆、雕漆、盤匣,還有扇柄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