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蔣云無伸手攙扶住儀妃的手臂,想將她拉起來,奈何儀妃身子沉重,全無起來的意思,只愣愣望著眼前紙糊的桌燈,神色頹敗。
蔣云無見此,心下已是了然,眼底閃過一絲心疼,緩緩松開了攙扶儀妃的手,只彎腰俯身,在一旁安靜陪著。
半晌后,儀妃眼中淚水忽地大顆落下,隨即掩面,啜泣之聲難以抑制。
她進宮前,乃家中庶出,生母早逝,六親緣薄,無論是兄弟姐妹,還是父族長輩,她都未曾感受到過半點親情,有的只是謹小慎微的恭敬。
進宮后,她又不得陛下眼緣,夫妻情分更淡,她不過是皇家開枝散葉的工具,只得了這么一個兒子,是她這世上最在意的人。可兒子到底年紀小,出宮分府時也才十四歲,他如何能理解自己在這世上的荒蕪和寂寞
直到認識孫氏,方才叫她體會到有個知心人相伴是什么滋味心里的話有人說,喜歡的東西有人分享,有人真切的為她考慮她將她視作親姐妹親姐妹啊
可到頭來,她在孫氏心里,不過是個愚善的廢物。
而所有她以為的真心相待,不過是孫氏算計兒子婚事的手段罷了。她從未想過,孫氏和自己的所有往來,竟然只是為了將女兒嫁進皇家。
她竟還傻乎乎的掏心掏肺,一心想要和她做親家做了旁人手里的提線木偶卻渾然不知
兒子一直說不喜孫氏母女,幾次三番的想要退婚,原是他早已看清這對母女的真面目,是她固執遲鈍這么些年,她怨懟兒子不聽話,每每爭執,兒子都斥她糊涂,她原是真的糊涂,竟是被孫氏蒙蔽了這么些年,她還回以所有真心。
還有孫氏方才說的,關于宋尋月的那些話,當真叫她驚駭不已。宋尋月“揮霍”生母嫁妝那件事,孫氏曾經跟她說過,她說家中長女刻薄寡恩,全無心肝,連已故生母的嫁妝,都敢拿出去揮霍。
她當初聽聞此事時,既氣憤又驚訝。氣憤于宋尋月的行止,驚訝于這世上竟還有這般寡情無義的人。但未成想,這件事的真相,竟是孫氏為了得到宋尋月生母嫁妝的管理權而做的一出戲
她不給宋尋月炭火,孩子深冬寒冷,便只能拿生母的嫁妝去購買炭火,卻被她抓住把柄,歪曲成宋尋月揮霍生母嫁妝,拿走了本該屬于她的東西。
這得是何等歹毒的人才能做出的事啊那么小的孩子,冬日不給炭火,想來被孫氏拿走嫁妝后,更不會管她死活,那宋尋月在深冬臘月里是怎么挨過來的
她天生的心腸軟,即便宋尋月不是她的兒媳婦,她也聽不得這種事,想通此節的瞬間,她這心里當真是又憤怒又心疼,只覺心窩里悶得難受,直叫她喘不上氣來。若此事的真相原是這般,那孫氏跟她所說的所有關于宋尋月的事,約莫都是假的。
她居然錯信這等心狠重利的歹毒之人這么多年,更是險些和她做了親家,將她的女兒嫁給自己兒子,險些害了自己兒子一輩子
為了這門親事,她和兒子吵了多少架,鬧了多少別扭,甚至兒子說孫氏母女不是好東西時,她還氣憤不已,根本不信,現在想來,那時兒子明知孫氏母女的為人,還因她固執而不得不娶時,對她這個母妃該有多失望
她又受這歹人攛掇,險些傷了宋家那可憐的孩子。孫氏跟她說過的關于宋家所有事,她都清楚的記得。孫氏每每說起自家長女,她都聽的揪心不已,次次都回問她,你夫君怎么看
她生怕宋俊站在長女的一邊,相信長女,從而給孫氏找麻煩。但每次孫氏的回答都一樣“好在我夫君是明事理的人,知道我是真心待她,每次都會幫我教育,只可惜那丫頭實在扶不上墻。”
如今看來,實在是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宋俊根本是受孫氏蒙蔽。方才孫氏還說,這些年一共從宋尋月身上攢下來八千多兩,足可見那孩子的生活有多可憐。
儀妃的淚水在膝蓋處的裙擺上,滲成大片的水漬,心間悔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