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錯,這里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連洗手盆和暖瓶都有,裴彥倒了一盆熱水好好地擦洗了自己一遍。
第二天就有人將他帶進了實驗室。
進實驗室之前要經過仔細的檢查和消毒,確定沒有任何問題之后才能進入。
裴彥到實驗室之后,有人發給他一本小冊子,上面記載了近二十年以來航空航天發展史,以及近程導彈發展史,最近幾年的成功案例以及失敗案例。
裴彥;“”
他或許知道被那位導師選中了。
小冊子上的內容讓人發人深省,很多內容都是裴彥不知道的,以往他們看新聞都是看到成功案例,甚少有人知道其中的經驗教訓,以及老一輩科學家在這些領域里面嘔心瀝血的經歷。
這個領域太需要人才了,能擔得起重任的年輕人不多,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裴彥被陸修遠院士看中了。
當然陸修遠院士身份太高,他不會親自帶裴彥,他專門安排了劉成安教授給裴彥做領路人。
只要裴彥有足夠的天分,還有刻苦的精神,陸修遠院士是會給年輕人足夠的機會的。
第三天劉成安才過來跟裴彥見面,順便把要做的課題給他帶過來。
現在中遠程導彈還在研發中,后續的人造衛星也在起步階段,很需要裴彥這樣的年輕人參與其中,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勝任。
劉成安教授“你已經看過我給你發的小冊子了吧”
裴彥誠懇道“看過了。”
劉成安教授;“我們在關鍵數據上還是落后西方國家一大塊,以后把希望全都寄托到你們這幫年輕人身上了。”
他聲音很落寞像是遭遇了很大打擊一樣,事后裴彥才了解到原來中程彈道導彈研發到了關鍵時期,西方專家全部撤走,技術鏈條斷裂給項目造成了重創。
技術卡脖子,什么都要重新開始,所以陸院士才下定決心從地基打起,重新出發,一定要打造自己國家獨立的技術體系,絕對不能受制于人。
從這天起裴彥就跟著劉教授在實驗室里專心致志的做研究。
這實驗室閑雜人等一概不準入內,偌大的實驗室只有劉教授和裴彥還有兩個助手。
做實驗也不用說話,從早上進來一直到晚上下班,中間可以午休兩個小時,他們有固定的小食堂可以用餐。
最讓裴彥高興的事小食堂不用花錢,而且飯菜非常好,雞鴨魚肉什么都有,想吃多少不用顧及。
這樣的條件太適合裴彥了,他不用和人打交道,只關注數據即可。
劉成安害怕裴彥這樣的新人耐不住寂寞,畢竟做實驗太枯燥,而且一天都見不到什么人,也不能夠社交,長期下去人會受不了的。
“裴彥你覺得怎么樣會不會很悶”
劉成安教授關切的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
以往他們不是沒有招收過新人,但是能夠熬得住的很少,大多數人只走到劉成安教授這里就算了,根本沒有資格見到陸修遠。
裴彥“還好不悶”
一開始劉成安覺得裴彥可能沒說實話,但是時間久了劉成安教授確定裴彥確實是個難得的科研苗子。
別人在研究課題的時候可能專心一段時間,然后就很難繼續,裴彥不一樣,他能鉆進課題里,一天不吃飯,不說話,也不會覺得枯燥和難熬。
尤其是他頭腦聰明,做事情一絲不茍,在他手上的出來的數據精準度比一般的老科學家都要高。
劉成安教授看他的眼神兒都不一樣了,仿佛看到了人造火箭升空一般。
難得的人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