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個味兒好,”她笑道,“我這幾日正有些上火,牙齒疼痛,吃不得那些硬物。這個既有滋味又軟爛,配粥正好,且不論你們怎么想,倒是合了我的脾胃。”
老太太給出這樣高的評價,眾人也都弄了了一塊嘗。
忽聽她身邊一個虎頭虎腦的小子說“這好吃,我覺得比咱家的廚子做的好”
旁邊他妹妹也點頭,“明兒再讓二叔買吧”
說話的是鄭如意的子女,眾人一聽都笑了。
鄭平安貪玩,剛成親沒兩年,媳婦尚未懷胎有孕,對侄兒侄女很好。
每每家來,或是糖人點心,或是玩偶泥塑,總不空手。故而兩個孩童盼二叔更甚于盼親爹。
他們的娘失笑,“也未必真就比咱們家的廚子好,許是你們平時吃膩味了,如今乍一嘗了外面的味道,自然覺得不同。”
然而小兄妹兩個不買賬,先埋頭把碗里沾著醬汁的米粒扒干凈,這才小聲嘟囔道“好吃就是好吃嘛”
那我們也天天吃糖啊,怎么沒吃膩
鄭義連著吃了兩塊,微閉著眼睛,細細品了一回,“確實不錯。”
一時飯畢,其他的菜多少都剩了點,唯獨這新得的鹵肉盤子干干凈凈。
原本大家還經常擔心鄭平安平時在外面吃不好,如今看來
嗨,白擔心了
才剛說話那小子就有點羨慕,“二叔平時都吃這個嗎那我以后長大了也要進衙門”
鄭義就抬手往他腦瓜子上拍了一把,笑罵道“胡說”
你一個鄭家的長子長孫,進什么衙門
晚間鄭平安回來,換過衣裳后來給父母請安。
“那鹵肉嘗了嗎味道還不錯吧聽說明兒還有鹵蛋呢。”
老太太對著他笑個不停,“極好,我就著那個,竟比昨多吃了半碗粥。”
鄭平安聽著也高興,“愛吃就好,也不值什么,明兒打發他們繼續買就是了。”
正埋頭盤賬的鄭如意就笑,“二弟的孝心比我強。”
鄭平安連連擺手,“大哥快別說,羞煞我了。”
他自己什么樣子心里有數,不過家人不計較罷了。
見他們兄友弟恭,鄭義老懷大慰,這才問“是哪家酒樓的菜”
鄭平安說“是個開了沒幾日的小攤,平時賣大碗菜的,好像昨兒才開始賣這個。”
“小攤”鄭義愣了,“那掌勺的是誰”
鄭平安的表情就更微妙了,“好像是個十來歲的小丫頭。”
鄭義“胡說八道”
鄭平安“”
他立刻發動了終極絕技
扭頭喊娘。
老太太立刻拉下臉來,摟著兒子沖丈夫喝道“少把外頭那副做派帶到家里來,冷不丁起什么高聲”
鄭義“”
都是給你慣壞的
鄭如意噗嗤一聲,見老爹望過來,忙低頭做忙碌狀。
鄭義倒不是平白問這些,他有用處。
這怎么可能是一個十二歲的姑娘做的呢
照他這么多年吃遍大江南北的經驗來看,掌勺的人沒有一二十年灶間的功夫決做不出這個味兒。
鄭平安雖大事上不成,人卻機靈,見狀想了一回,“我記得爹前幾日還說下月家里要來貴客,只菜單子一直不中意,可是為了那事”
鄭如意一聽,顧不上裝忙,“呀,確實。”
城里有座縣學,內中人數上千,每年光是固定的學子服便要四套,再有棉袍。
另有各處先生們,單的一年八套,棉的三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