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講究些的,還可以每日使幾個大錢,跟著左近人家混一頓晌午飯。
晚間一并家去。
安排妥當之后,老村長還特意帶著長子來了瀝州城一趟,對師雁行仔細說了自己的打算。
“日后娃娃們會越來越多,保不齊來日一個先生弄不過來了哩”說這話的時候,老村長滿是皺紋的老臉上喜氣洋洋,渾濁的老眼也放著光。
“到底是咱村的臉面和底氣,村里讀書人多了,出去誰都高看一眼,保不齊什么時候就鯉躍龍門,成真龍啦。
因他們有求于咱們,今年地里澆水,附近幾個村子都讓咱們村先澆大家伙兒都說啊,沾了颯颯的光嘍”
北方內地干旱少雨,每年農耕時節水源便是命脈,尤其莊稼瘋長灌漿,急需澆灌時,常會有相鄰村莊為爭搶水源頻頻斗毆。
可今年,郭張村享福了
師雁行也沒想到當初自己的一個主意,竟能引發如此長遠的一連串反應,既高興,又有點兒慚愧。
“都是鄉親們厚道若沒有大家伙兒幫襯,也就沒有今日的颯颯了。”
“這是你的好處,”老村長笑得滿足,“可鄉親們不是那等不曉事的托你的福,這幾年大家伙兒多了進項,日子好過了,手頭寬裕了,就琢磨著專門起一座學堂,弄得敞亮些,讓外頭的人來了,看著也像那么回事。”
越過越好了,真好。
師雁行含笑點頭,才要說話,卻聽老村長繼續道“在村口給你豎個碑”
師雁行“”
豎個啥
不是,我還活著啊
“這,這就不必了吧”師雁行干巴巴道,“舉手之勞罷了。”
“要的”預備村長替他爹堅持道,“這都是大家伙兒的意思,颯颯你甭管,知道有這事兒就行。”
師雁行“”
我想管啊
可問題是管得了嗎
那邊爺倆已經開始算賬了
“張三家說了,石料都是現成的,老九自己就會刻字,不必外頭請人,這一筆就能省下了咱們多看看外頭的樣式,弄個時興的”
師雁行“那,那我出錢給鄉親們修條路吧”
這事兒她琢磨不是一天兩天了,只沒有合適的機會提。
現代人可能不了解真正意義上的鄉間土路,白天還行,就是坑多點兒,一不小心崴腳罷了。
最怕遇到天氣變化,刮風揚塵,鋪天蓋地全是土;雨雪和泥,一腳下去黃泥湯子沒腳面。
本來就不平坦,被水一泡,再一踩,晴天曬干后就直接成了月球表面,人走硌腳,車走費牲口。
如此循環往復,爛上加爛。
老村長爺倆一聽,活像被卡住脖子的鴨子,臉都漲紅了。
“這,這得多少銀子啊”
誰不想要好路啊
若是路好了,鄉親們出行便利,買賣越發能做起來了。
師雁行早就算過,這會兒張口就來
“倒不必如城內一般石磚鋪地,只先以石錘夯實地基,然后在上面鋪蓋磚塊即可,若只算村中兩條主干路和通往縣城的路,滿打滿算三百兩足矣。”
照現在師家好味集團的進賬,三百兩算不得什么,只郭張村距離縣城確實有些距離,后面有一段是擦著別的村子走的,其實有點繞彎路。
若也要修直道,就得先去衙門找蘇北海報備一下。
修橋筑路這種明晃晃的政績,想來蘇北海不會拒絕。只要有縣太爺發話,其他村子也就沒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