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頭又看向顧佳年“本官原還擔心你爹娘不肯送學,原來是我多想了。”
一百兩銀子不少,但對于讀書是遠遠不夠。
顧佳年笑著回答“爹聽了知縣大人的話,等不得就要送我進學,學生還怕自己愚鈍,讓爹娘和大人失望。”
“多謝大人,若不是大人,學生也無緣讀書。”
孫知縣見他有理有據,心底又是一嘆。
去年那時候見還一團孩子氣,如今再看,已有幾分讀書人的風采。
這才不到半年時間,璞玉已被雕琢成型。
“你若還算愚笨,本官子侄豈不都成了蠢人。”
“你們可知道,這孩子過目不忘,記性極好,是個有天分的。”
說著,還向身邊的人提起當初的事情來,“小小的面攤上,本官一眼相中這孩子,覺得他天資聰穎,這才花錢將豬寶買下。”
“這般聰慧,若是不能讀書,實在是浪費天資。”
“大人有識人之才,這孩子長大之后,定會考取功名,為我們臨川縣志添上一筆。”田榮歸最知道這位大人的心思。
果然,知縣大人朗聲笑起來。
問完了孩子,他才又問那幾位大漢的來歷。
“我們兄弟幾個也是一路逃難過來的,家里不少內眷,剛在臨川縣安頓下來,正在找差事做。”
田榮歸一聽,立刻道“幾位好漢若是不嫌棄,田某家中正缺幾位看家護院的家丁。”
幾句話的功夫,倒是將他們的生計定了下來。
大漢們對視一眼,眼中都有喜意。
“田老爺若是不嫌棄我們粗人出生,我們一定好好干活,絕不讓老爺失望。”
他們在臨川縣兜兜轉轉了好幾日,吃飯容易,但好差事難找。
更別提他們都帶著父母妻子孩子,負擔很重,光靠扛大包養不活一家人。
田家的名頭,他們也是聽過的,田榮歸既然有大善人的名聲,想必不會苛責下人。
對于他們這些難民而言,實在是再好不過的機會。
沒想到一時仗義,倒是換來了全家的生計,果然好人有好報。
一頓筵席,賓主盡歡。
孫知縣親自送他們離開,在縣衙門口,朗聲道“難民中有爾等有情有義之士,也是臨川的運道。”
回到后衙,孫修竹欲言又止。
孫知縣看了他一眼“修竹,你可有哪里不明白”
“大伯,方才侄兒已經了解了經過,知道有歹人犯案,可您對他們是不是太客氣了一些”
孫知縣便問“你心底是不是覺得,他們不過都是草民,且多逃難而來,無根之水,無需客氣”
孫修竹點頭道“大伯是臨川縣的父母官,能設宴款待已是禮賢下士,為何還要親送他們出門”
孫知縣卻嘆了口氣“廖大人已經決定收容難民,散落到青城府各地,臨川縣也需安置一批人。”
“這跟他們有什么關系”
“剛出了這惡事,臨川百姓對難民恐怕厭惡至極,若不彰顯本官態度,難民就算來了,也會惹出無數個亂子來。”
孫修竹一下子明白過來“大伯睿智,如此一來一箭雙雕。”
孫知縣笑了笑“再者,他們確實救了田鴻寶,本官給田榮歸一個人情也好。”
田榮歸是臨川縣鼎鼎有名的鄉紳,雖無官職,可一呼百應,孫知縣也愿意給他面子。
“那就是一箭三雕了”孫修竹笑道。
“修竹,你要記住,身為一地父母官,權衡利弊,執政為民,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