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聊得熱絡,顧佳年便站在旁邊當壁花,發現誰的茶杯空了,他就給滿上。
王秀才瞧了他幾眼,忍不住夸了句“這孩子懂事,比你上次帶來的強。”
周夫子眼神一閃,轉頭道“你也坐下吧。”
顧佳年笑著說“先生們聊,學生在旁邊聽著也受益匪淺。”
畢竟他一個孩子,也實在是插不上什么話,倒不如幫忙端茶倒水。
顧佳年并不覺得這樣是獻殷勤,周夫子是先生,他是學生,理應如此。
見他執意如此,并不勉強,周夫子也沒堅持。
倒是劉秀才開口問“明年便是鄉試之年,周兄,你真的不打算再下場了嗎”
周夫子搖了搖頭“我都這把年紀了,何必再浪費光陰。”
“哎,我只是覺得你留在小小的臨川,實在是可惜。”
周夫子笑道“教書育人,沒什么可惜的。”
說完,他忍不住自夸了一句“我這輩子沒入仕途,也許能教出個封侯拜相的弟子來。”
王秀才不懂他話中之意,只以為他自我安慰。
“倒也是,新朝初立,如今也不承認前朝的功名,我們這一大把年紀從頭開始,確實也艱難。”
“新帝重視實才,與前朝末年截然不同,咱們就算去了,能不能考中也是二話。”
“清源文會看著熱鬧,其實整個青城府文風不旺。”
“我瞧著知府大人的意思,倒是有意振興青城文風。”
幾個人聊到這里,都忍不住感慨歲月變遷,他們歲數都大了,早些年的仕途之心也淡了。
周夫子也忍不住說了一句“當年我們年輕力壯,偏偏兵荒馬亂無處施展,如今時候好了,卻又老了。”
人都是一番嘆息。
王秀才是個豁達之人,笑著說道“怎么又開始嘆氣了,方才你不是還說教書育人也不錯,你這學生便很不錯,是有長性的。”
周夫子看向學生。
顧佳年很是耐得住性子,聽先生們回憶往昔,并無半點不耐。
周夫子笑著點了點頭“你們可知道,我這學生還有一個長處,他過目不忘。”
劉秀才來了興趣“這世上真有過目不忘之人”
“孩兒,我們來考一考你,若你都能答上來,這個便是彩頭。”
說著,還把自己身上的玉佩取下。
顧佳年作揖“兩位先生盡管考校,先生愿意教我,已是學生榮幸,無需彩頭。”
周夫子撫須笑道“佳年,不必與他們客氣。”
王秀才想了想,取下手上的串珠“那我先來。”
“正巧今日帶了新出的詩集,你且讀一讀,背一背。”
顧佳年結果嶄新的詩集,署名是青山舍人。
他翻開速度不算慢。
很快,顧佳年便合上書本。
王秀才朗聲道“第首,望春山。”
顧佳年略作思想,便一字不差的背出來。
王秀才越是考問,越是心驚,暗道怪不得周夫子忍不住炫耀,這孩子確實聰明。
劉秀才打斷他的話“你別沒完沒了,讓我問問。”
他并未帶著書,便讓小廝出門一趟,買了一本文集回來。
落款也是青山舍人,這應該是一位極有名的文人。
顧佳年翻開一看,果然又能直接背下來。
王劉兩人嘖嘖稱奇,若不是這兩本書是新出的,臨川縣不可能有,他們都要懷疑周夫子故意讓學生背誦,來誆騙他們了。
人說了盡興,臨走時候,王劉兩人拉著周夫子叮囑。
“你這學生了不得,可一定要帶他去明日的文會。”
“說不定能替你爭一個名次。”
周夫子再嚴肅,此刻眼底也滿是笑意。
顧佳年疑惑的問“先生,明日有什么文會”
“等明天你就知道了。”周夫子賣了個關子。
酒足飯飽,師徒兩個索性沒坐車,慢慢的往回走。
殊不知他們前腳離開,后腳酒樓后門就冒出一個人,正嫉恨的盯著顧佳年的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