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夫妻想找個來錢的路子,可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來錢哪里會容易。
他們初來乍到,全靠著好運氣才殺了野豬,得了豬寶,靠著賣豬寶的錢財才能安家落戶。
如今家里頭的積蓄,一大半都是顧佳年贏來的彩頭。
顧老爹嘆了口氣“臨了臨了,我們都靠孩子的好運氣養著。”
蔣氏心底有些愧疚“是得想想法子,我們還年輕,總不能反過來拖累孩子。”
“哎,可惜那時候跟族人走散了,否則還有個幫扶。”
走散的不只是族人,還有他們的行李,要是東西還在,顧家也不會一窮二白的。
蔣氏想起親朋好友,心底也很是感慨“也不知他們在哪兒,是不是”
是不是跟他們一樣好運道,都活了下來。
顧佳年對父母的擔心一無所知。
在他看來,五十兩可是好大一筆錢,足夠用很久,小孩兒一點不操心。
第二天進了學堂,顧佳年便精神抖擻的投入到新一輪的學習中。
周夫子分外喜歡這個有天分,還格外勤奮努力的學生,頻繁的給他開小灶。
田鴻寶瞧著他這頭懸梁錐刺股的勁兒,再次慶幸自己沒有天賦,不然被抓著加功課的人可就是他了。
每次聽見兒子的感慨,田老爺總要去列祖列宗面前抱怨,為啥生了這么個沒上進心的兒子。
偏偏他就這么個兒子,打不得罵不得,狠不下心只能認栽。
這天將孩子送到學堂,顧老爹回到家,便召集全家人開會。
顧老爹提了提家里頭的積蓄“賣豬寶的錢,如今只剩下這些,其余五十兩都是佳年贏來的,這些銀子不能動,得留著他趕考用。”
這話全家人都同意“本來就是寶兒辛辛苦苦賺來的,是該給他留下。”
顧延年發現問題“爹,娘,這些銀子夠用嗎”
就算他們沒讀過書,也知道讀書花銷大,府試只是去青城府,等到最后可是要上京趕考的。
光想一想就覺得費錢。
五十兩看著多,用一用很快就沒了,更別提日常的筆墨紙硯和買書的支出。
蔣氏發愁道“家里頭那幾畝地貧的很,就算多開幾畝地,累死累活也就口糧。光靠著種地餓不死,想要掙錢也難。”
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當年沒逃難的時候,顧家的日子還算好過,但祖祖輩輩的積累,也就只是比平常人家富裕一些,隔三差五能吃肉而已。
“程老哥見識多,你說我們這樣的人家,還能有什么門路掙錢”
程老頭沉吟道“若論穩妥,肯定是買一些良田種,雖說收益少一些,但勝在穩當。”
顧老爹搖頭道“難,一來是沒錢,再來良田不好買。”
要不然他們哪里要苦哈哈的開荒。
梅溪村田地原本就少,良田更少,要賣通常也只賣給自家人。
程老頭又說“再有就是做些手藝活,顧老弟的手藝不錯,若能找到活兒干,收入肯定比只種地高。”
顧老爹眼神一亮。
顧延年也說“爹,我手藝不行,但我力氣大,上碼頭干活也能掙錢。”
蔣氏有些皺眉,這活兒是來錢,但也累,老大看著強壯,其實還未長好呢。
“倒也是一個法子,只是想接活也不容易。”
剛落戶那邊就是個例子,顧老爹倒是想接木工活,可村里打個桌子柜子的不值錢,城里頭的活又沒有門路。
程老頭沉吟半晌“還有個法子,就是做些小買賣。”
“只是做什么小買賣,能不能掙到錢,這也難說,我也沒做過生意。”程老頭一輩子給人看病,以前還真沒為了錢操心過。
他忍不住想,要是早知如此,當時就該狠狠宰廖榮光一筆。
“做小生意可咱家也沒一門手藝,能干什么呢”
一家人商量了一會兒,也拿不出個正經的辦法來。
顧延年起身道“爹,娘,你們瞎操心什么,能種地就先種地,能干活就先干活,活人還能被尿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