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的閱卷比前幾場嚴格許多,考卷送入內簾后,負責批閱的考官們需相互監督,先行抽簽分配。
打亂順序后,由專門負責收發的人員進行分送。
這些卷子分發到閱卷官的面前,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批閱的是哪位考生的卷子。
這時候,閱卷官需先仔細閱卷,再用朱筆批復。
其中批了取,便是閱卷官覺得能夠考中的,會送到主考官的面前,再由他來批復中不中。
一份考卷,至少需要六位考官批閱后壓上簽印,以此來綜合考試成績。
所以鄉試連考九天,對于考生而言是身體的挑戰,對于考官也是,他們批閱的過程絕不輕松。
若有閱卷官覺得特別好的卷子,便會在取之上,另寫一個“薦”。
面對這樣的卷子,主考官會格外慎重。
但即使是如此繁瑣的閱卷過程,科舉舞弊依舊懲處不窮,大炎開朝之后,為了杜絕前朝末年遍地的舞弊,又在此基礎上加上了一套雙重保險。
那就是考完之后,但凡上榜,鄉試答卷都需張貼公布,同時允許落榜的考生查卷。
若有優秀的“落卷”,考生可以上訪,一旦查實,主副考官們都會被朝廷治罪。
內簾中氣氛肅穆,只聽見反動紙張和批閱的聲音。
一張張卷子輪過,考官們坐著的時間太長,一個個也忍不住開始捶打腰背。
這又是考驗運氣的時候,若是卷子排在前面,考官們神清氣爽,批閱的也更加用心。
若是排在靠后,考官們批閱的疲倦,心情也不如平常,要求難免嚴苛一些。
從鄉試考完到出榜,前后總共需十天,可分給閱卷的時間卻不算多,前前后后頂多四天,完全就是超負荷工作。
所以常有“止閱前場,又止閱書義”的說法。
這時候,第一場考得好不好,便顯出重要性來。
頭一場若是考砸了,后頭策論寫的再好也難。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考官們沒日沒夜的批閱。
與往年不同,這一年的鄉試因大雪影響,頭一場倒也罷了,第二場的卷子參差不齊。
“這張也沒寫完。”
主考官嘆了口氣,直接提筆寫了個不。
副考官搖頭道“也是可惜,看著前面的文采還不錯。”
“大雪乃是天意,答卷卻是人為,既不能人定勝天,便要認命。”
主考官淡淡道,連卷子都沒答完的,可見準備不足,應對也不當,若他選擇抬手放過,那才是對其他考生的不公道。
光是第二場的卷子,直接將考生刷下去一大批。
等到中午十分,考官們紛紛起身,去外頭的小廳用飯,以免不小心污了卷子。
吃完飯喝著茶,便有人提起“大雪影響的大,只怕這一次能中的不多。”
“聽聞謝家嫡長子也在考生之列,這位謝公子早有才名,不知諸位可瞧見他的卷子”
話音未落,主考官重重放下茶杯“閱卷之中,何談謝家”
“難不成是要為謝家徇私”
那副考官連忙起身請罪“大人恕罪,下官只是聽聞過謝家子的名聲,一時好奇。”
“看來都吃飽了,既如此,繼續進屋閱卷。”
主考官一甩袖子,進屋去了。
副考官抹了抹額頭的汗,抱怨道“大人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一些,我不過是隨口一提。”
“你啊,提誰不好提謝家,若是這謝宜年高中,到時候難免有人非議。”
“我真沒這個意思”
到底有沒有,那就只有天知地知。
三日之后,卷子基本批閱完畢。
主考官面前堆著兩份卷子,上頭都寫了六個薦字,顯然都是極佳的答卷。
“鄉試之中能見六薦,實屬難得。”
主考官之前已經看過一遍,此刻抬頭問道“你們都來看看,哪一份可為解元”
試卷在副考官手中傳閱。
第二遍再看,眾人的意見也不統一。
“下官覺得這一份更好一些,斐然成章又妙筆生花,定是博學多才之人。”
“下官倒是覺得另一份更好,雖文采平平,可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