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號舍,就是一間間約莫四尺寬,進深五尺,一米多高的小隔間。
隔間兒沒有門兒,上下兩塊兒板子,上面的板子用做書案,下面的板子當板凳,狹窄逼仄,僅僅能容納下一人,若是個胖子坐在里面估計就難受了,不過這時的胖子并不多見,薛良那樣的微胖在這里已經算是很富態了。
周二郎倒是不胖,可他高呀,約有一米八的身高在里面根本就抬不起頭來,就連腿都伸展不舒服。
第一場考試,考的是對四書五經的掌握理解,義三道,經義四道,需要以八股文的標準格式解答。
說直白點,這種題目考察的就是考生的死記硬背能力,所謂代圣人立言,就是考生須得用圣人的言論去解題,不允許有自己的看法和言論。
平日里各書院對此早已研究透徹,該如何解答,都有套路和答案。
雖說幾乎算是有標準答案,不要以為就簡單,因為考生并不知道考官會從四書五經里抽出那句話來做為考題,背誦量是巨大的,沒點兒博聞強記的能力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八股文對句子的長短、聲律以及字的多少都有嚴格要求,在此基礎上做到立意明確,行文有邏輯亦是相當不易,而在不易的基礎上能行文流暢有氣勢,字跡工整無錯處更是難上加難。
鐺一聲鑼響。
有小吏過來分發考題、草稿紙、以及答題紙,三篇“四書”,五篇“五經”,共計八道考題,須在三天兩夜完成,考生自主安排如何分配時間。
周二郎取過考題紙,大致瀏覽一遍,心中有數,還是那句話,這場較量中最考驗他的是體力和精神,而非學識。
第一天早上不早飯,周二郎不管別的考生吃不吃飯,他是一定要保持體力的,從腳下的提籃中取出小錘將釘子砸進墻壁,又將試卷,草紙等裝進提前準備的油紙袋,掛在墻壁上,防止吃東西時不小心弄臟試卷。
他只吃了一小塊兒點心,水囊里灌的水更不敢多喝,只潤了潤喉嚨,無他,見識過號舍的廁所,所有的考生都盡最大可能少吃少喝。
吃喝完畢,整理干凈書案,開始正式答題。
八道題,一天完成三道題目即可,周二郎知道自己在這里面呆的時間越長,各方面狀態會越差,準備兩天內把八道題目全部答完,熬到第三天上午就趕緊出去。
第一天白天,眾考生都沒出什么狀況,結果當天夜里突然下起了雨,入秋來的第一場雨,下得還不小,涼意往骨頭縫里滲。
各考生都帶了門簾,一來白天可以遮擋刺眼光線,二來晚上可以遮風,可薄薄的一層簾子能有什么用,聊勝于無,能阻止雨點子濺進來就已經不錯了。
也有考生考慮到了下雨,帶了防寒的毯子,可依據往年的經驗,南州府月份的天氣再冷也不會冷到哪里去,哪里有人如周二郎那般夸張。
舍號里的兩塊木板是活動的,白天做桌凳,晚上可以兩塊兒并一起,人蜷縮在上面背靠著墻休息,周二郎下面鋪了兩層羔羊毛的氈子,身上披一件,腰腹處還圍了狐皮,雖然蜷縮著腿腳不太舒服,卻是暖意融融。
這種“眾人皆冷我獨暖”的感覺,實在有些微妙,盡管不厚道,但是不可否認確實有點兒“爽”。
周二郎隔間的考生剛才壓門簾時瞅見周二郎厚厚的氈毯了,忍不住開口,“這位仁兄毯子帶的著實不少,可否借兄弟一張,感激不盡。”
周二郎目光微涼,科舉如戰場,戰場上你管對手借方便
“抱歉,非是不借,為兄自幼體質畏寒才帶的毯子多了些,若是受涼必染風寒,發起熱來該如何應對明后兩天的考試。”
對面人不死心,心說你下面鋪兩張,上面蓋一張也足夠保暖了,你不還有一條狐貍毛的皮子么
想到這兒,他厚著臉皮道“在下理解,不過這天兒實在是太冷,我瞅仁兄還多出一張狐皮,能否借為兄搭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