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華門事變后,永和帝今日是第一次臨朝。
自登基以來,他從未像今天這樣,擺脫桎梏,真正的唯我獨尊,因此顯得極為亢奮,病態的面容中透出一股潮紅來。
他手握住雕龍髹金大椅的把手,垂下眼皮,俯視群臣。
“吾皇萬歲,萬萬歲。”今日是大型朝會,眾臣叩拜,聲音似是比往日洪亮高亢許多,余音在大殿里回蕩。
他心里產生強烈的不甘,他是皇帝,真龍天子,既是真龍天子,就必然得天護佑。
如今他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修建萬燈塔上,即便不能給他延壽,也要為他下一世的榮華富貴鋪路。
“眾卿平身。”
“謝陛下。”
禮畢,永和帝的目光落在群臣中的周二郎身上,年輕的臣子一襲莊嚴的緋色官袍,風華正茂,正是意氣風發之時,想到自己要讓他陪葬,永和帝多少有點兒愧疚之心。
況且如今修建萬燈塔還要指著他,他要擴建,要加大規模,就必然需要更多的銀子,他得指望著他搞錢。
首輔這個位置就暫時先不降權,讓他過個癮吧,做官到這個份上,也算讓他不枉此生了。
永和帝沖旁邊負責宣旨的太監點點頭,那太監打開預先寫好的圣旨高聲宣讀
“周鳳青聽旨”
“臣,領旨。”
周二郎挺身出列,跪下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戶部尚書周鳳青自入仕以來,禹北救災西北平亂,解黃河之水患,救朝廷于危難,功勛卓著,實乃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茲特授爾為一品首輔大臣,晉封上柱國,欽此。”
圣旨宣讀完畢,周二郎再次叩謝隆恩。
徐庚與端王敗得如此之迅速,這其中固然有永和帝以自身為誘餌引君入甕的緣故,但若沒有周二郎從中輔助,結果如何尚未可知。
乃是意料之中的封賞,殿上諸人并感到不意外,只感嘆時局變化之快,屬于周鳳青的時代到來了。
眾臣在唏噓議論聲中下朝,看向周二郎的目光莫不恭敬有加。
不管如何震驚,此時要做的就是看清形式,趕緊撇清與端王或者是徐庚的關系,迅速向周鳳青靠攏。
所謂樹倒猢猻散,不外如此
當然這也歸功于周二郎建議永和帝對其黨羽中的大多數人從輕處罰,給人留一條活路總比逼急了跳墻要好,現在朝廷需要的是迅速穩定人心。
薛良亦步亦趨地跟在周二郎身后,感覺自己像是在做夢一樣,眼前的一切都如此的不真實。
二郎他,二郎他不吭不響地,竟然就把權傾朝野的徐庚和端王給一鍋端了,都沒有讓他幫忙
好吧這種級別的爭斗,他好像也幫不上什么忙,不給二郎拖后腿都是好的。
最好,仿佛是確認一般,薛良咬了自己的大拇指一口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