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真正的閥閱之家,累世的功勛,累世的財富,毀起來都費勁兒。”呂昭嘆息道。
這個現象也能從側面證明一點,即使身份尊貴到能名正言順地繼承袁家的一切資產包括實物資產與政治資產袁術仍無法服眾,無法徹底掌控這個龐大的家族。
州牧府因他的命令而毀,可其他跟他一起離開汝南的袁家人卻不肯完全遵照他的命令,銷毀那些帶不走的東西。
這也正常,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其實并沒有比純粹的利益共同體牢固多少,它們本質上相差無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這是人性使然,唯有更加崇高的理想才能打破桎梏。
袁術到底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
有時候呂昭會忍不住想,如果她能開局擁有袁術的資源,即使沒有踹翻漢廷自己上位,至少也能混成只手遮天的權臣。而從兩漢政府的政治結構來看,權臣當道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尤其是東漢,士族甚至對此喜聞樂見。
東漢多幼主,在天子親政前,一般是太后掌權,太后多依靠母族,外戚勢力因此崛起。等天子成年后,為了與外戚爭權,則多會倚靠陪伴自己長大的宦官。兩方勢力此消彼長,不斷爭斗,士族們多支持外戚,看不起宦官。
一百年多間,竇、鄧、閻、梁、董、何等諸多外戚因此崛起,大家一直在進行著近似輪回的廝殺,一個外戚倒臺,下一個外戚再度崛起直到袁家決定將已經名滿天下的家族推上更加輝煌的巔峰,精心策劃了一場堪稱絕妙的政變,一步步忽悠大將軍何進與官宦徹底決裂,最后何進身死,十常侍被誅,掌握權力的階層出現了罕見的真空期。
如果沒有董卓,如果袁紹能稍微再快點,做決定時果斷一點,也不至于之后被董卓趁虛而入,摘了桃子。
行軍途中很是無聊,呂昭曾為了消磨時間,與郭嘉聊過董卓。
她并非是董卓進京事件的親歷者,等她和魏夫人抵達長安時,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了,她只能從呂布、張遼以及其他并州軍那里了解當時的情況。
中平六年八月二十八日晨曦時分,董卓方抵達顯陽苑,或許是運氣爆棚,他在北邙山附近迎接到了小皇帝們,將他們送回皇宮。
這時董卓帶在身邊的兵力并不算多,而長安城內形勢復雜,除了有大將軍何進身死后留下的部曲外,還有執金吾丁原所攜帶的并州軍,計算綜合實力,董卓并不算占據優勢。
董卓在八月三十日的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劉辯則在九月一日被廢。此刻距離董卓接到小皇帝,將其送回長安城,僅僅過去了兩天的時間。
他是如何在短短兩日內做到異軍突起的
正史上記載,以及呂昭打聽到的坊間傳聞都是這樣說的董卓半夜悄悄派人出城,白天再大張旗鼓入城,營造出一種自己手下有很多兵力的假象,使其他勢力對他頗為忌憚。
關于這個說法,呂昭和郭嘉都覺得很扯淡。
負責京城防衛的是執金吾,而當時的執金吾是丁原,明著跟董卓作對的人,他怎么可能任由董卓在他負責的領域耍這種把戲
即使丁原立即就被呂布干掉了,董卓具備了布下疑陣的條件,這點小伎倆也不可能騙過云集京城的諸位大佬。
但干掉丁原確實是董卓走得絕妙的一步棋,他借助呂布掌控了并州軍,獲得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另一股力量則是何進身死后留下的部曲。當時董卓的弟弟任奉車都尉,他的存在對董卓收攏何進的部曲起到了很大作用。
至于為什么其他人對董卓壯大自身勢力的行為毫不設防很簡單,因為在當時所有人眼里,董卓是袁家的門生。
袁隗還是司徒時,曾將董卓征為掾吏,他對董卓有舉薦入仕之恩。
董卓之所能進京,也是被袁紹以“除宦官”的名義叫來的。
當袁紹提出這點時,同時在場的曹操和陳琳表示了強烈反對殺個宦官而已,哪里用得上招邊軍入朝呢
從這里也能看出袁紹的狼子野心,以及至少那時候,曹老板的心還是向著漢廷的。
事已至此,一切都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