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裝束沒有問題,不至于顯得失禮后,呂昭左右看看,確認四下無人,迅速從系統背包中揪出一只毛色鮮艷的雉雞拎在手中,充當見面禮。
說起來這只雉雞還是她在行軍途中打下來改善伙食用的。負責做飯的士兵們拾掇完后,發現多出一只,老老實實給她送了回去。但她沒地兒放,干脆就隨手塞進系統背包里,考慮著以后有了空閑,再偷偷把它做成燒烤,沒想到這會兒派上用場了。
隨手囤物資果然是個好習慣
在雉雞罵罵咧咧的咕咕聲中,呂昭定定神,遞上名帖,敲開了陳家的大門。
陳紀,字元方,潁川許縣人。
東漢名士,曾被大將軍何進征辟為五官中郎將,遷侍中,后出任平原相。
世說新語著名看板郎之一,該小說集內直接描寫他日常生活的篇幅就有八篇。
即使已經過去了很多很多年,經歷了無數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人生,時光也未曾磨滅呂昭的相關記憶,她永遠忘不掉中學語文課堂上的那一幕老師指著名為陳太丘與友期的文言文宣布全文背誦,明天考試,錯字三個以上的統統出去罰站。
文中陳太丘指的是陳寔,這位大佬曾任太丘長,故后世稱之為陳太丘。其人風格秀整,高自標持,與鐘皓、荀淑、韓韶合稱為潁川四長。
看到熟悉的姓氏了吧沒錯,荀淑正是荀爽的親爹,荀彧的爺爺。而鐘皓則是鐘繇的祖父。
繼續說回陳太丘,他的兒子元方就是陳紀,也在課文中隆重登場了,或者說他才是主角,短短數語便將不守時還倒打一耙的友人損得無地自容,充分展現了天才兒童的敏捷思維與巧言善辯的優秀能力。
時光荏苒,天才兒童如今已經是花甲之年的老者了,但他的性格似乎一點兒沒變。
“少吃點吧,”陳紀毫不客氣地對荀爽說,“我聽聞你還在長安時,差點兒因棗核而終,幸得湖陽君仗義相助。”
荀爽正慢條斯理地剝著一枚枇杷果,聞言動作微微一頓,幽幽地看向陳紀,“你聽誰造的謠明明是杏核。”
不提這事也就罷了,一提起來,他就控制不住地想起那小姑娘明明笑得一臉溫柔,手上動作卻無比兇殘,毫不客氣地照著他的肚子哐哐錘,差點兒沒把他錘出個好歹來。
從那時起,荀爽就意識到呂昭不是個循規蹈矩的善茬,所以后來在集市里撞見她大搖大擺地帶著小皇帝逛街,他一點兒都不感覺奇怪。
陳紀“”重點是棗還是杏嗎
一想到史書上差點兒記下一筆“荀慈明卒于杏核”,陳紀就有種哭笑不得的荒唐感。
兩位許久不見的老朋友在屋內互懟得起勁兒,陳紀的兒子陳群則帶著荀爽的小弟子諸葛亮在院里隨意聊天,順便看著老虎。
呂昭忙得飛起,連常回家看
看娘親都顧不上,早就忘記家里還住著一只蹭飯的白虎了。
摸不著女兒,魏夫人只好摸摸女兒留下的小老虎聊以慰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逐漸感覺不太對勁兒。
普通老虎大約需要六個月,就能從“小橘貓”長成威風凜凜的大老虎了。
呂昭收養小老虎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八個月,這八個月內小老虎有地方住有東西吃,時不時溜出門去附近的山里打打獵,逍遙得堪比神仙。
可它的體型半點兒不見長,還跟個四處蹦蹦跳跳的家貓似的。
魏夫人百思不得其解,非常擔心小老虎不長個是不是哪里出了問題。左思右想,她決定把它打包給女兒郵過去看看。